胃部反酸燒心,飲食養胃有講究

說起胃病,幾乎大多數人會“結緣”。當在治療胃病時,也多是採取三分治療七分養的方式,由此可見,養胃在治療胃病過程中是非常重要。胃病的症狀有很多,如反酸、胃脹、胃痛等症狀。不同的症狀,保養方法也不同,本次聊聊胃部反酸如何通過飲食來養胃。

胃部反酸燒心,飲食養胃有講究

胃部示意圖

由於胃部上連食道管,下接十二指腸的生理構造。當胃部反酸時,胃酸會向食管上逆流。因幫助消化的胃酸酸性較強,給食管留下一些淺表性損傷,反酸後使人感覺食管有燒熱感或者是燒心感。造成胃部反酸的症狀,現在醫學發現多與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炎有關。如從中醫學角度辯證,胃部屬於陽腑,其特性喜暖畏寒,遇寒則凝,凝重則逆(常見有噯氣的類似症狀),簡單的說:腹部受涼或者受了寒邪所致。通過中西醫對胃部反酸症狀的不同認識,來作為食療養胃的參考依據,以便於日常的飲食安排。

飲食安排要素,以性暖、溫、平類為宜,這個季節常見的食物有花菜、胡蘿蔔、南瓜、菜椒、雞肉等。在烹調方式上,以小炒、蒸煮、少鹽、易消化為主。應避免寒涼性食物,如冬瓜、水芹、西瓜、秋後茄子、海鮮等。勿用爆炒、多油高鹽等烹調方式。

胃部反酸燒心,飲食養胃有講究

菜椒胡蘿蔔炒雞塊


養胃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這就給經常上班不便自己做飯的朋友帶來了困難。而很多人之所以患上胃病,也多與飲食無規律、經常在外就餐有關(在外就餐給我們帶來了生活上便利)。為了便於大家能落實方案,提出一個小建議,就是在點餐時,記得告知服務人員要求及原因,一般廚師都會按照要求製作。如果溝通不到位,有些廚師會擔心菜品的味道而發生誤會。如果在家就餐,也會出現一些常見剩菜剩飯問題,這種現象多見於年長者。之所以反對吃剩飯剩菜,主要是因為剩飯菜放置時間過久會導致有害細菌滋生繁殖和亞硝酸鹽產生,比如有害的幽門螺桿菌會進一步加重胃潰瘍或者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從健康的角度來算賬,顯然是不划算,所以我們儘量吃多少做多少,保證食物的衛生新鮮營養。

胃部反酸燒心,飲食養胃有講究

幽門螺桿菌

胃部反酸症狀,將直接影響到消化吸收能力。當經常出現胃部反酸症狀,多數人已經發展成慢性胃炎或者慢性腸胃炎。這些疾病的形成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換言之長時間因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身體容易出現營養不良一些症狀,比如面色萎黃、頭暈、免疫力下降等症狀。增加額外的食品營養攝入,也更有利於身體的健康,如每日把牛奶由350毫升增加到500毫升左右。說到這裡,再建議一下牛奶的食用方法:胃反酸避免食用酸奶,因為酸奶多是冷凍儲存,不符合中醫養生需求,普通牛奶可適當加熱更有利健康。

當前我國胃部患病人較多,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胃潰瘍或者十二指腸潰瘍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或者控制,容易發展成胃癌。為了自己的健康,需要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做起,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請在閱讀完後立即分享出去,您的一次善舉也許給他人帶來一生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