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修|學習鬆居直、尹建莉、周育如關於親子共讀的踐行心得

矛盾的觀點

《幸福的種子》作者,“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說,他反對孩子過早的識字,讀書不等於認字,他提倡給小朋友,不帶任何功利性目的的讀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著名教育學者和作家,尹建莉老師提到,孩子讀字時間開始得越早越好,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

《親子天下》專欄作家,臺灣清華大學幼教系主任周育如博士提到,高質量的親子共讀不純粹是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應該以提升孩子的能力為核心,儘量讓說的人是孩子,讀的人是孩子,反應的人也是孩子。

不同的時間碰觸到這三種有些矛盾的觀點,感覺非常的茫然。感覺每個人都說的對,又覺得哪裡不對?

那麼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又該如何與孩子親子閱讀?

親子共修|學習松居直、尹建莉、周育如關於親子共讀的踐行心得

親子閱讀之路

咪咪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親子閱讀了。

這些年除非特殊情況,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睡前是我們的親子共讀的時間,或媽媽講,或爸爸講,或者三人一起講,從沒變過。

很早的時候看了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印象最深的是她給女兒從小是指讀繪本的。在她女兒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很多字,而這竟不是刻意去教不過是自然過渡的過程。厚厚的一本書,其他的內容我也許完全忘記了,但關於指讀卻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裡。也是自打那開始,講任何繪本,我給咪咪都是指讀的。(閱讀方式)

早期講繪本的時候,我們經常口語化給他講,認為這樣他更能理解。後來看了很多觀點,認同好閱讀就應該用書面語,書上怎麼寫就怎麼講。好繪本的文字都是精心斟酌的,會大大豐富孩子的詞彙量。所以後面就摒棄了口語化講故事的習慣。(閱讀方式)

白天工作,晚上帶娃,有很長一段時間,晚上為了讓咪咪早點入睡以便有更多的個人時間。睡前我都是草草給他選擇繪本,儘量選很簡短的、和尚唸經一樣唸完就行的。那時候買的繪本質量參差不一,又比較少去考慮小朋友的感受,只是為了滿足他睡前聽故事的習慣。現在想想真是浪費了寶貴的親子時光。(閱讀的心態)

再長大點,睡前他要自己選繪本講了,原本是好事,但我又陷入了另一種焦灼。有一度,我覺得既然是睡前親子閱讀時間,那麼當然是講故事更適合。但小朋友對恐龍百科,太空百科之類題材入迷,睡前非講這些書不可。我每次都要和他拉鋸一番,就為了讓他聽我的。

現在看當初的想法很幼稚,我不能把自己認同的觀點強加給孩子,他喜歡看哪本就應該看哪本,那樣不僅會保護他閱讀興趣,也最大限度給了他選擇的權利。我們這屆父母不就是常常干涉過多麼…(閱讀選擇權)

再後來,學習了周育如老師的一些觀點,她把孩子閱讀發展分成四個階段,翻書期、圖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根據孩子所處不同的階段有不同閱讀技巧。根據咪咪的現狀,我開始在講解的時候融入一些提問,嘗試讓他發散性思維回答。有些繪本,他表現得特別好,故事理解非常到位,偶爾有些回答還很出彩。

不過也存在些問題,比如有些提問他不想回答,還說我這麼囉嗦的;有時候他說他想不出來答案;有些繪本他跟我說,他覺得不好看。

剛開始,聽到這些話我有點無奈,後面我反思也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比如講得不到位、不夠有吸引力或者繪本本身不適合他的年齡。所以當我嘗試兩次他依舊排斥,就不勉強他繼續看手頭的繪本了。

那次在杭二中聽樂爸講繪本極度地震撼,從來沒體會過繪本竟可以講得這麼有生動有感情。回想我們自己講繪本的狀態,相比也太乾巴巴了點。隨著孩子的長大,能選的繪本的情節也越來越生動了。那次講座後,我也嘗試講繪本的時候,讓聲音更抑揚頓挫一些,或聽起來更有感情一些,或聽起來更歡快詼諧一點,好多次咪咪都笑得開心極了。這也是共讀繪本的新嘗試~ (閱讀方式的變化)

親子共修|學習松居直、尹建莉、周育如關於親子共讀的踐行心得

那些迷茫時刻

有一次老師和我說,咪咪在學校裡讀繪本傾向於讀字,這不利於他的想象力和觀察力發展。

在上幼兒園前他就已經認識了不少字,雖然我們沒有刻意去教他但他一直對文字比較敏感,這大概是從小指讀習慣的結果。

雖然很早就知道,小朋友在進入二三年級的時候,識字量基本就持平了,並不需要為提早認識很多字沾沾自喜。但我高興的是他對文字的敏感度。

老師所提的問題,真讓我始料未及。

在家裡沒有特別留意他不關注圖畫的事情。但是我想到,咪咪對畫畫塗鴉好像沒啥興趣,是不是缺少想象力的原因呢?老師的話無疑給了我警示,也認同老師說的,看繪本只喜歡認字的話會限制他的想象力和觀察力。

迷茫呀,尹建莉老師那本書上從來沒有說過指讀的壞處,從沒提過指讀會限制小朋友的想象力,講的是各種好處,但現實問題就是存在著。那時候我們念繪本還是指讀狀態,老師建議我去買些無字書試試。

學習周育如老師的《如何開發孩子的閱讀潛力》特別有共鳴,她也有提到指讀,只是時間上不太一樣。相比尹建莉老師書中只有她一個女兒的案例,看起來周育如老師的研究無疑更有科學和系統性。

但另外一個問題又來了,周育如老師的閱讀方式其實是一種很有目的性的,功利性的閱讀方式。我又迷茫了,之前我明明很認同尹建莉老師,松居直大師提倡的:閱讀不要帶任何功利性,不要帶任何其他目的。

那我到底該怎麼親子閱讀?

當兩種看似矛盾的觀點,我都認為很有道理的時候,問題可能是出在自己身上。

真的矛盾嗎?

我靜下來,又細細品讀了幾遍三位老師對於親子閱讀的篇章,終於理清了看似矛盾之間的關係。

萬物都有界限,一個觀點的成立都有它自己的邊界。三位老師的終極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保護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了他們的閱讀愛好,最終走上自我閱讀之路。

尹建莉老師給女兒指讀的時並不知道,這可以讓女兒提早認字,當時純粹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更沒科學的研究。到周育如老師這,已經有了規模範本和系統性研究,所以她能夠提出在閱讀的第幾個階段進行指讀是最有效的。而松居直大師年輕時所處時期,整個社會環境都和現在相差太大,說那時候的教育更簡單更純粹也不為過。但即使周育如老師提出了開發閱讀潛力的各種方式,她都一直強調這是在保持閱讀的的愉快和彈性的大前提下進行的。拋開這個前提,我想再努力的親子閱讀也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教。

未來之路

所以和咪咪繪本共讀的未來之路很明晰:

1.保證他閱讀興趣的前提下,提問,發散性思維,討論活動都可以在閱讀中進行;

2.滿足他的選擇權,挑他喜歡的繪本進行閱讀;

3.指讀沒有問題,但提醒自己引導他觀察畫面同樣重要;

4.別附加自己功利性的想法,這本書能帶給他多少知識,他能記住多少內容,保證滿足他的興趣為主;

5.除非他想自己看,至少在小學前,繼續由爸爸媽媽給他念繪本;

6.更加珍惜這段親子閱讀的時光,以後它將成為彼此最溫暖的記憶之一;

7.知識在不斷更新迭代,自我提高很重要,連講繪本也是有學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