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黃亞生:面對COVID-19疫情,中美應緊密合作

黃亞生:面對COVID-19疫情,中美應緊密合作

作者:黃亞生,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截止美國時間4月12日晚上,美國境內確診的COVID-19患者已經超過56萬人,其中超過2.2萬人死亡。與此同時,全球確診的COVID-19病例累計超過180萬。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表示,“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COVID-19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全世界民眾的日常生活。這樣的非常時期使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能體會到單獨國家各自為戰的脆弱性,以及合作共贏的重要性。作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的影響力代表著兩個國家身上肩負著很大的責任:帶領全球社會戰勝COVID-19並推動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回到正軌。”

本文由“亞生看G2”首發,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文共2193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

美國時間4月3日晚上,由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牽頭,90餘名美國國內學者和美國兩黨前官員發表聯名公開信,呼籲中美在應對COVID-19疫情問題上加強合作。簽署者包括前駐華大使,共和黨人洪博培(Jon Meade Huntsman)以及美國前國務卿,民主黨人瑪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等等。我是這份公開信起草組的成員,也是簽署者之一。這份公開信表達了我,以及一大批美國國內學者和官員的心聲:COVID-19疫情應該成為中美關係向好的一個契機。在COVID-19疫情問題上,中美兩國之間的合作程度會很大決定這場全球大流行病的未來走向。

「中美研究」黄亚生:面对COVID-19疫情,中美应紧密合作

黃亞生教授參與起草的公開信

疫情之下的中美關係

截止美國時間4月12日晚上,美國境內確診的COVID-19患者已經超過56萬人,其中超過2.2萬人死亡。雖然美國流行病專家安東尼·法奇(Anthony Fauci)根據目前美國國內實行的一系列防控舉措的效果下調了其對美國因感染COVID-19死亡人數的預測,但最新預測的今年秋天前的死亡人數也高達6萬人。美國已經成為了目前COVID-19疫情的最大災區。面對越來越多的病患,美國國內醫療機構目前物資和人力都極度不足,美國抗疫前景十分嚴峻。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全球確診的COVID-19病例目前累計超過180萬。更為重要的是,包括法奇在內的很多流行病專家都表示COVID-19有可能會成為季節性病毒。在疫苗或者特效藥研製成功並大規模投入市場之前,全球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春天迎來新的感染高峰。無論是從當下這波疫情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下半年乃至明年潛在的新一輪爆發的角度來看,美國都應該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共同合作帶領世界走出這場危機。

「中美研究」黄亚生:面对COVID-19疫情,中美应紧密合作

COVID-19是全球社會的一個巨大挑戰

自特朗普上臺後,中美關係一直處於十分不穩定的狀態,《華盛頓郵報》等主流美國媒體甚至都曾悲觀的表示中美正在進入一個“新冷戰”時代。今年COVID-19疫情的出現更是一度把中美關係推到冰點,特朗普在3月中旬一度多次在公開場合用“中國病毒”這一明顯帶有攻擊性的描述來稱呼COVID-19。然而,在我看來,COVID-19應該成為中美關係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的一個向好的轉折點,而不是一個繼續變壞的助推器。文章開頭提到的由我參與起草的公開信就顯示了在美國呼籲中美進行合作的呼聲並不是少數。

美國前任駐俄羅斯大使,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邁克爾·麥克法爾(Michael McFaul)在3月26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表示有三個領域急切需要中美合作:第一是帶領世界走出這一輪的疫情高峰;第二是合作進行疫情長期防控和疫苗研製工作;第三是合作帶領世界經濟走向復甦。我同意麥克法爾的觀點,他提到的三個領域是全球從COVID-19疫情恢復的三個關鍵課題,都需要中美緊密合作。以第二點長期防控和疫苗研製來講,美國目前研製出了可以在十五分鐘內得知個人是否染上COVID-19病毒的儀器設備。這個設備一旦可以在全球推廣,可以大大加快檢測效率,在高峰過去後的疫情防控階段起到關鍵作用。然而,技術並不是唯一的瓶頸。全球大範圍檢測需要的大量棉籤以及檢測人員的防護用具都需要中國供應鏈的支撐。除此以外,中美頂尖科研人員的合作也可以加快特效藥、疫苗等技術的研製。

「中美研究」黄亚生:面对COVID-19疫情,中美应紧密合作

3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宮展示了Abbott公司最新研發的COVID-19檢測儀器,該儀器可以在15分鐘內顯示檢測結果

從麥克法爾提到的第一點短期疫情控制來看,美國作為重災區,急需中國的醫療物資。而事實上,中國在民間層面和一定的政府層面,都在積極幫助美國。在3月底4月初的時候,中美兩國首腦通了電話,就COVID-19疫情問題進行過交流。除此以外,4月4日,美國橄欖球隊新英格蘭愛國者隊通過自己的專機將120萬個口罩從中國運送到了美國。在4月6日,新英格蘭愛國者隊在官方微博上對中國政府的支持表示了感謝,“謝謝中國政府允許我們的專機在中國降落,併為所有抗擊疫情的工作人員帶回至關重要的N95口罩。你們為此次運輸帶來的便利一定會拯救很多生命。在疫情面前,我們為共同的目標站在一起:健康,和諧共處和幸福生活!”同樣是在4月4日,美國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公開表達了對馬雲基金會以及中國政府捐贈的1000臺呼吸機的感激之情。這些報道只是中國施予援手的一小部分例子,還有更多民間的行動在幫助美國。

「中美研究」黄亚生:面对COVID-19疫情,中美应紧密合作

4月4日,美國橄欖球隊新英格蘭愛國者隊通過自己的專機將120萬個口罩從中國運送到了美國

圖片來源:The Boston Globe

最大的變數——特朗普政府

目前中美在COVID-19疫情的一些合作應該讓特朗普政府意識到中美關係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幫助全球走出COVID-19陰影的重要性。正如我前問提到的,特朗普也對中國政府提供的幫助表示了感謝並且也沒有在此使用“中國病毒”這樣的詞彙。然而,特朗普最大的特點就是說話經常前後矛盾,翻臉不認人。特朗普能否在中美關係問題上保持一致還是個變數。除此以外,特朗普身後的共和黨現任官僚們有一批還在對中國保持著極大地敵意。就在特朗普3月底表示不會再使用“中國病毒”一詞後不久,在3月25日舉行的G7峰會上,美國國務卿彭培奧還希望在聯合聲明中使用“武漢病毒”一詞。美國共和黨議員裡克·斯科特(Rick Scott)在3月31日還呼籲國會對所謂的世衛組織“幫助中國掩蓋疫情”的情況進行調查。特朗普自己的多變以及背後共和黨的敵意都會給中美關係蒙上陰影。

結語

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COVID-19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全世界民眾的日常生活。這樣的非常時期使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能體會到單獨國家各自為戰的脆弱性,以及合作共贏的重要性。作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的影響力代表著兩個國家身上肩負著很大的責任:帶領全球社會戰勝COVID-19並推動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回到正軌。

「中美研究」黄亚生:面对COVID-19疫情,中美应紧密合作

數字經濟智庫

「中美研究」黄亚生:面对COVID-19疫情,中美应紧密合作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