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國”,寫實繪畫《魯迅故鄉》的典型意境,迷人的地方!

紹興古稱澤國,以舟為車,以楫為馬。 向南是連綿的會稽山脈,向北是大海,東西分別由東小江(曹娥江)和西小江(浦陽江)所包圍。在這塊山會平原上,曾經有天下為之傾的古鑑湖。但自宋代起,古鑑湖逐漸淫廢。其後古鑑湖分解為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河流,造就了今日紹興城之外連戳的水系網絡。水網的密度曾經遠遠超過了陸地。

“澤國”,寫實繪畫《魯迅故鄉》的典型意境,迷人的地方!

遠山蒼翠,近水漣漪,村落縱橫,橋埠依連,構織成紹興獨特的水鄉環境。吳冠中先生的寫實繪畫《魯迅故鄉》極其精彩的描繪出了這種紹興水鄉的典型意境。幾撮規模不一的村落群分佈在茫茫水脈之中,幾乎分不清何處是陸何處是水。水陸以支狀的形式相互交織著。湖波浩渺,房屋疊岸,水繞人家,幾乎是紹興山會平原水網村落最具特色之處。

“澤國”,寫實繪畫《魯迅故鄉》的典型意境,迷人的地方!

紹興城中有城隍廟,而在城外則幾乎是土地廟的天下。土地廟的供奉十分複雜,土地神,土谷娘娘,包公,關公,凡是民間所需的都幾乎在同一廟中有所供奉。

“澤國”,寫實繪畫《魯迅故鄉》的典型意境,迷人的地方!

水網區村落中的祠廟幾乎都面河而立。由於陸地的珍貴,有的土地廟甚至直接建於水上。如梅龍橋畔的梅龍殿幾乎點綴於水中,以長橋與陸地相連。廟前只有一條過道,沒有可以伸展的廟前平臺。傳說早年廟裡有大型活動之時,廟前水上就以連鎖船搭建起臨時的浮動平臺。

“澤國”,寫實繪畫《魯迅故鄉》的典型意境,迷人的地方!

這樣頗具特色的土地廟在今日已較難找到其它案例。 所剩下的多半是塗抹過甚的形象。但民間的土地神信仰仍然十分堅固。因而在現在的紹興水鄉村落中,也常能看到屹立於水邊的廟宇。特別是水道轉彎處,隱隱有靈之地,很可能就藏著一座祠廟。廟前往往是一個可以進行廟祝活動的寬闊面水平臺。而廟本身一般只一個大殿,建築雖多半並不古舊,但古木臨風,水臺相映,也常常能營造出一個頗有韻質的場所。

位於安城村落中心的安城大廟是一座始建於明末清初的土地廟。 民國年間重修,近期又由香港同胞捐資重修。這座土地廟面廟前江而立。大殿僅一間,並與山門連成工字型格局。最有特色的是,戲臺從山門後獨立出來,並完全架立於水上。

“澤國”,寫實繪畫《魯迅故鄉》的典型意境,迷人的地方!

廟宇主體座北朝南,而戲臺臺口卻朝北面向山門。山門和戲臺之間留出了寬闊的戲坪空間,在非演戲時它成為村中聚集的場所。同時這處戲坪也彌補了工字型平面的大殿缺少場前空間的不足。 廟宇的格局決定了廟宇對村落的開放性。 原本廟宇內的部分活動空間因而被拉到廟門外,與村落公共空間活動結合在一起。

整座戲臺完全臨江架立,凸出於河岸,氣勢逼人, 巍峨不凡。戲臺底層完全架空,臺高1.6米。四顆梯形石柱敦厚,完全插入水中,而前臺的兩顆落於地坪上的石柱卻要纖細許多。這既符合臺身前虛後實的整體形象,又能增強戲臺底部浮入水中的穩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