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三)——描写的应用

描写是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刻画人物、事物、风景、物品等使之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形象逼真。

描写在文章中是最常见、最基础、最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恰当的运用描写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环境描写,是指对人们生活、活动场所、景物进行描写,它能够起到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环境描写多被用于文章开头,有时也在文章当中。

2,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关系就好比红花和绿叶,它通过对主要内容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所要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目的是使描写形象更加丰富。

a,最典型的侧面描写就是《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描写,先是通过联军几员“大将”被华雄接连斩杀,侧面烘托出华雄的勇武。而后,通过张飞三通军鼓以及曹操的酒还没有凉,来阐述关羽斩杀华雄的迅猛。如果最开始没有几个非主要人物的衬托,不能显示出华雄的厉害,没有张飞擂鼓助威和曹操奉酒的衬托,也不能显示关羽斩华雄的干净利落。这样一来,就烘托出关羽武艺高强,勇不可当。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三)——描写的应用

b,用反面人物进行衬托,在小说、影视和文艺作品中经常把反面人物的贪婪、残暴、虚伪等特性刻画的淋漓尽致,但对于主角并不是用一个个事例或镜头来展现他们的善良本性,往往只需要用主角和反派的思想对立就可以表达了,这就是很好的一种反面烘托。这类剧本式的反面烘托写作手法我们在指导学生时也可以引导提倡,以此来颂扬所要描写人物的正面形象,达到赞美的目的,比如说要写某个同学“乐于助人”,这时如果写某个反面人物性格狭义,自私自利,而我们要颂扬的人物很看不惯这类现象,再通过一两个小小的例证就可以轻松的衬托出主人公的正面形象了。

c,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或形象,深化主题。最有名的是鲁迅先生《深秋》里的描写——“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通过这种描写,一下子就把作者当时的孤寂心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想一下,如果是直接写成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不可以吗?这类运用有时通过天气来展现的更为多见,比如晴空万里时一般是旅游的前兆心态,而阴雨绵绵往往是学生挨了批评或者是有其他负面消息时的心情。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三)——描写的应用

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人物群体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地点,一起活动而形成的画面。

a,场面描写的范围:家庭、学校(工作场景)、社会,一般都不会脱离这些范畴。

b,场面描写的注意事项:注意选好“点”和“面”。首先要定位准确,比如要描写家庭,不会脱离亲友见面、家庭娱乐、做家务等和家庭息息相关的事件;而学校场面又多和升旗、开学、上课、文艺活动有关;社会场景大致有婚庆活动、观影、看比赛,见义勇为等事件。

那么在这些描写时,要注意从一个“面”切入,比如,写运动会,就可以先描写会场布置,标语、红旗、主席台和观众席、音乐等,来烘托热闹。写了这些,远比一个“热闹”的形容词更加的具体生动。

然后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比如某个竞赛活动中的某个关键人物,通过这个人的“点”,着重描写来烘托出这个比赛乃至整场运动会的主题,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互助友爱、永不言弃等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面”的笔墨要少于“点”,“面”要略写,而“点”要着重来写。“面”起到一个概括的作用,“点”要详尽延展。

“面”的描写可以用一些象声词开头,比如“咚咚咚”,随着鼓声怎样怎样,这就很好的把读者带入一场热闹的活动场景中;再比如写见义勇为,一句“抓住他”,立刻就会扣人心弦的把读者的好奇心引起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有关写作的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探讨,感谢阅读。下一期我会和大伙探讨“抒情”写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