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沒離婚,孩子卻沒了父親

夫妻沒離婚,孩子卻沒了父親

父親角色缺失

只會掙錢養家的父親,不是一個合格的男人。也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更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在很多中國家庭中,父親這個角色缺失了。明明還在正常生活,但孩子卻感覺沒有父親。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是因為錯誤的家庭觀。

傳統觀念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男人負責掙錢養家,女人負責帶娃和做家務。這種錯誤的分工理念,一直在傷害著孩子和女人。男人掙錢養家,只是最低的底線,但還不夠及格。

從兩個方面講,對於女人來說。生了孩子之後,基本上就沒自己時間了,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帶娃,就連做家務,都要忙裡偷閒。晚上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自己卻睡不著了。

2015年新聞報道過一個悲劇,27歲的二胎媽媽,因勞累過度而猝死。死時還盯著手機,那是要買毛線給孩子打毛衣。到第二天早上,婆婆發現屍體之後,才趕忙叫來丈夫。

網上的輿論,幾乎都在指責年輕媽媽貪玩。但是沒帶過孩子的人,哪裡懂得寶媽的辛苦。所有時間都交給了孩子,只有晚上孩子睡著之後,才有那麼一點時間屬於自己。而且帶過孩子的寶媽都知道,這個時間是真的睡不著。

很抱歉提起這個悲劇,只是想說明一件事,只懂掙錢養家,而不分擔家庭責任的男人,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

對於孩子來說,父親這個角色,在育兒過程中,也是不可缺失的存在。

在育兒的過程中,如果缺少了父親的參與,很多方面都會受到影響。最直觀的就是語言能力,

之前的文章曾經提到過,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而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從聽開始的。如果父親參與到育兒過程,孩子就能聽到更豐富的語言,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

聽到的語言越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就會越強。上學後的學習能力就越強。所以父親如果只顧著賺錢,從不參與帶娃,那可能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

另外一方面,父親角色缺失,也會導致,孩子性別意識模糊。對於男孩兒來說,性格發展可能會偏向中性。對於女孩兒來說,可能學不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如果父親缺席了育兒過程,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從這個方面講,只會掙錢養家,而不參與家庭教育的男人,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夫妻沒離婚,孩子卻沒了父親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至關重要。想要成為合格的父親,要記住這幾點。

一、改變錯誤的育兒理念

傳統的育兒理念中,有常見的三個錯誤,

過於嚴厲

“母慈父嚴”,“棍棒之下出孝子”,這樣的育兒理念,今天還有人認可。但是過於嚴厲,孩子可能會出現兩個極端,要麼非常叛逆,要麼膽小怯懦。

過於溺愛

有些父親非常溺愛孩子,可能是因為陪伴時間少,所以想要彌補。無論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會盡量滿足。如此一來,

孩子可能會變得自私,以自我為中心。

放任不管

有些父親認為,孩子大了之後,很多事情自然就懂了。所以就放任不管,一切都交給母親。但是這樣的行為,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主要依靠父母的教育。

這三種錯誤的育兒觀念,都可以稱為父親角色缺失。要想培養優秀的孩子,一定要改變錯誤的育兒理念。

二、多參與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的過程,可以很好的增進親子關係,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非常好的育兒機會。

如果條件允許,夫妻雙方同時參與,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將親子互動,升級為整個家庭的互動。一起陪孩子閱讀,一起陪孩子游戲,是在塑造一個和諧的家庭。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孩子的家庭歸屬感。

同時夫妻之間的互動,除了增進夫妻感情,對於孩子來說,也能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對孩子成年後的婚姻觀,產生正面的影響。

在親子互動過程中,重點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可以回看歷史文章。

夫妻沒離婚,孩子卻沒了父親

三、給孩子樹立榜樣

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會有對父親的評價,你希望在孩子心中,你是什麼樣的形象?

有機構做過相關的調查,讓不同的孩子評價自己爸爸。有些孩子的評價是這樣的:

爸爸很懶,

每天除了玩手機,

什麼都不管。

爸爸不愛乾淨,

一個星期都不洗澡。

爸爸嗓門大,

說話聲音很大。

爸爸經常發脾氣,

還會打媽媽。

爸爸很神秘,

回家的時間很少。

還有些孩子的評價是這樣的:

爸爸是個超人,

我問他的問題他都知道。

爸爸做飯很好吃,

經常給我和媽媽做好吃的。

爸爸是個愛笑的人,

每天在家裡都是笑著的。

爸爸很愛媽媽,

也很愛我,

經常跟媽媽一起帶我出去玩。

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孩子。你希望自己在孩子眼裡,是什麼樣的形象。就要做到什麼樣子。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你的行為孩子都會學,看到你玩手機,孩子也會跟著玩。即便你不參與家庭教育,也會在無形之中,對孩子產生影響。

所以作為父親,一定要樹立正面的形象。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夫妻雙方相互配合,共同培養孩子,給孩子塑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儘管現實有很多壓力,需要男人承擔更多的責任,但為了孩子,一定要學會調整工作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