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這是首慷慨激昂的愛國壯歌,通篇感情高昂,悲壯慷慨

這是一首同它的作者一樣不朽的英雄詞章: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內,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這是首慷慨激昂的愛國壯歌,通篇感情高昂,悲壯慷慨

詞作者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歷官少保,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樞密副使等職。南宋初抗金名將,屢破金兵。紹興十一年(1141),大敗金兀朮,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僅四十五里,卻被高宗用秦檜計以一日十二道金牌召回,並誣以謀反,下獄治死。諡武穆、忠武,寫作是他的餘事,有《嶽武穆集》,僅存詞三首。作品多充滿愛國激情,尤其是這首《滿江紅》詞,感動過和感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詞分上下片,分別抒寫國恥未雪的悵恨和收復失地的雄心大志。

《滿江紅》:這是首慷慨激昂的愛國壯歌,通篇感情高昂,悲壯慷慨

起始“怒髮衝冠”四字,突崢嶸,氣蓋山河,為全詞奠立高昂的感情基調。他滿懷國恥未雪的怒火,無法自抑,所以陣雨剛剛停歇,就急不可耐地登高憑欄了。“抬望眼”以下,寫登高後的所感所想。他本想憑欄遠眺,以排遣胸中的盛怒,然而看到的卻是敵騎恣意踐踏中原失地,背日的錦繡山河已是一片焦土,滿目瘡痰。此時此刻,他的心頭更是火上加油,激憤無已。“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兩句,再次把感情推向高潮。這裡,有對敵人的憎恨,也含有因主和派百般掣肘以至壯志難酬的怫鬱之情。

《滿江紅》:這是首慷慨激昂的愛國壯歌,通篇感情高昂,悲壯慷慨

緊接二句,回顧自己的抗金歷程。“三十”句著眼於時間,他“總髮從軍”,曾多次上書,堅決主張抗戰,但已是而立之年了,還未能實現恢復大計。“塵與土”,是自謙,也是自勵。“八千”句從空間上講,在抗金戰爭中,他風餐露宿,身經百戰,卻還是沒達到驅除改寇的目的。“莫等閒”二句,言過去無建樹,今後決不能虛度,責任重大,時不我待,必須趁現在年富力強殺敵立功,以免將來追悔無及。結響如展鍾暮鼓,可使怯者勇、懦者剛、惰者而知自振,最是勵人警言。

《滿江紅》:這是首慷慨激昂的愛國壯歌,通篇感情高昂,悲壯慷慨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四句,承上啟下,言國恥未雪,遺恨難平。“靖康恥”,指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次年虜走微、欽二宗,北宋遂亡,這是宋王朝的奇恥大辱。“駕長車”以下四句,作者設想揮師北下,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府的壯舉。“踏破”、“飢餐”、“渴飲”,抒發了對敵人殺戳中原罪行的切齒痛恨,表現了宋軍為正義而戰,所向披靡、銳不可擋的氣勢,反映了藐視敵人、壓倒敵人的英雄氣慨。

這四句又同開篇相縮合,結構謹嚴。結末二句,進一步表現收復失地、洗雪國恥、解救淪陷區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堅定信念。

《滿江紅》:這是首慷慨激昂的愛國壯歌,通篇感情高昂,悲壯慷慨

結語“朝天闕”,明顯表現了忠君思想。對此,歷來多有爭議。我們認為,分析古典作品,一要堅持歷史唯物論,二要將生活同藝術相區別。當時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忠君同愛國愛民暫時是一致的。至於後來,岳飛在金兵敗局已定的有利形勢下,沒有乘勝完成恢復大業,而是屈服於南宋統治集團的淫威,應召退師,功敗垂成,並釀成歷史悲劇,表現了“愚忠”的思想。這種愚忠同民族和人民利益發生尖銳衝突,是他的階級侷限和歷史侷限。但這是生活而不是藝術。在藝術作品中,在《滿江紅》詞中,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它的主旋律。

“朝天闕”這句藝術語彙中,絕非狹隘地僅指南宋小朝廷,而是包含著遠為深廣的思想內蘊。當然,這裡流露的忠君意識也正是導致他日後的愚忠和悲劇命運的思想基礎。

《滿江紅》:這是首慷慨激昂的愛國壯歌,通篇感情高昂,悲壯慷慨

這首詞通篇感情高昂,悲壯慷慨,音調激越,一氣貫注,不可羈勒,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陳延焊《白雪齋詞話》說:“何等氣慨;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當民族危難之際,它最能激發人們的抗敵愛國熱情。詞中“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句,即使在今天,對於激勵我們珍惜青春年華、不虛度光陰,為獻身四化建設大業而努力奮鬥,仍具有莫大的鼓舞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