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感湖“稻蝦共作”做實產業扶貧

黃岡日報訊 (通訊員王漢)一片水稻,一溝龍蝦,一地兩用,一水兩養。4月11日,走進龍感湖管理區洋湖辦事處萬畝蝦稻共生示範基地,連片的蝦稻田裡波光瀲灩,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農工們取籠捕蝦,喂料除雜,一派繁忙。

“我們養的蝦子都是清水蝦,底板非常乾淨,口感也好,肉質飽滿,市場上很受歡迎,武漢、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商販都喜歡收這種蝦子,不愁銷路。”在龍蝦交易市場,半個小時不到,洋湖辦事處建檔立卡貧困戶黃同新就進賬了3000多元。在辦事處的幫扶下,黃同新經過一步一步摸索,自家40畝的蝦稻基地已穩步發展。

為克服疫情對小龍蝦產業帶來的滯銷影響,該區一方面積極發揮本地龍蝦經紀人作用,聚焦打通外銷流通環節,積極主動與大型商超、專業批發市場做好對接,逐步構建“點對點”的市場流通機制,吸引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客商收購。另一方面積極與淘寶網、拼多多等平臺對接,發起網絡直播、拼單帶貨等形式,最大限度為養殖戶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成本,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小龍蝦的日銷量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稻蝦共作不用農藥、不施化肥、不使用除草劑,是一種‘種有機稻、養生態蝦’的種養模式,農工在收穫小龍蝦的同時水稻品質也得到了較好的提高。”該區扶貧辦主任付衛光介紹,“稻蝦共作”投資少、風險小、週期短、見效快,該區將其列入脫貧攻堅產業到戶項目。

該區出臺了15條支持“稻蝦共生”產業發展的政策,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戶參與,發揮以“稻蝦共作”為龍頭的綜合性扶貧產業基地示範作用,成立蝦稻專業經濟合作社16個,吸納社員2000餘名,家庭農場504戶。推動利益聯結實現增收,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有效組織形式,發展“訂單農業”,全面開展資產收益扶貧,進一步惠及廣大貧困人口,同時引導貧困戶以土地、資金等入股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增加收入。

截至目前,該區共建設稻蝦綜合扶貧基地1050畝,全區稻蝦綜合養殖面積達6萬畝,畝平均增收2000元,帶動了56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該區還在積極申報綠色無公害認證,打造地標優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