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們要好好對自己

我在風中等雨,你在雨中等風,因為有了交點,所以,我們相遇。這場風或雨可能就在當下,也可能會隔著一個時代讓我們彼此遙望。


在屋簷下,在風鈴的搖曳聲裡,我閱讀了《人間失格》這本書,它是作者太宰治人生末尾寫的一本自傳。


太宰治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所謂的“無賴派文學”是二戰後日本的一種文學流派,也叫新戲作派,它強烈的抨擊社會罪惡,渲染一種可以幻滅的情緒,試圖在沉淪中挖掘美好的一面。


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人們生活在一種孤獨與無望的情緒中,生活中的麻木早已經取代了正常人的思維。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們要好好對自己

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曾在自己的作品《二十世紀旗手》中引用詩人寺內壽太郎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看似說的很決絕,其實不然,作者本人對生活也希望有美好可以降臨,也希望生活裡的黑白色可以變成彩色。


可是,時局的動盪是個人改變不了的事實,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影響創作的文字充滿了哀傷。看似這是一本作者的自傳,實則卻是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


01.失格的社會,失格的人


《人間失格》又名《不稱職的人類》,還有的翻譯者將這本書翻譯成《喪失為人的資格》,它的表面閱讀會讓人產生一種負面情緒,所以當我們在深入瞭解的故事情節看到極端與落差的時候,我們需要及時調整好我們的心態。


太宰治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融入到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裡,用葉藏獨白的方式窺探自己的內心世界,認為這一生沒有任何的幸福可言,是可恥的一生。


書中葉藏所奉行的“喪文化”,其實就是通過自嘲的方式揭示社會的現狀,葉藏用偽裝自己軟弱的內心,想要突出重圍,可是一步步的看透與絕望,讓他最終選擇了用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與太宰治一樣知名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73歲的這一年也選擇了自殺,他死亡是最不應該的,他是反對自殺的宣傳者,可是最終的命運並沒有讓他安樂的離開人間,他選擇了用煤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們要好好對自己

雪國


因為什麼,讓他在人生的末尾也選擇了一種與太宰治、與太宰治筆下的葉藏一樣的命運呢。


我想,當你讀過川端康成的《雪國》你就會明白前後的原因了。《雪國》是川端康成所有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作品,它描繪的是一種虛無之美,一種潔淨之美,以及一種悲哀之美,川端康成將這三種美寫到了極致,極致中的物哀思想,《雪國》裡的哀和《人間失格》裡的喪,看似是兩個不同的含義,但是它們上升的一種高度確實一樣的。


川端康成與太宰治屬於一個時代的作家,川端康成極力的壓縮自己的情感,在壓縮的臨界點時,他選擇了自我了結的方式結束了自我一生。而太宰治卻未曾壓抑自己的情感,他藉助葉藏懦弱的性格,不斷釋放自己的情感,在釋放的臨界點時,選擇死亡去解脫一切。


葉藏本來的性格是純潔善良的一個人,眼睛裡充滿的清澈,他想在自己的國家,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謀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可是一切都是與自己想像的不一樣,他無法謀取生存空間的自己。為了不像個行屍走肉一樣,所以他覺得,自己要做一個“人”。


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在自己交際的小圈子內,為了不再讓自己那麼的孤獨,所以他努力的與異性接觸,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這是社會的影響,也是自己對生活的曲解,最終等他想要放空一切尋求解脫時,他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一生。


02.對比失格,心態的反差


《人間失格》裡葉藏的反常舉動讓我想到了與之觀點對立一部影片,這

部影片是由加布里爾·穆奇諾執導的《當幸福來敲門》。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們要好好對自己


它裡面描述的大背景是次經濟蕭條時期,與二戰後的日本蕭條經濟有所類似。


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納設立的是一名父親的形象,他是一名醫療器械推銷員,為了能給兒子帶來好的生活,決心轉型做股票經紀人。


妻子不想與貧窮的克里斯一起奮鬥,帶著兒子悄悄逃跑了。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有一個正常的學習環境,奪回孩子的撫養權,作為一箇中年人,他通過賣血,和一群剛大學畢業的學生在起跑線上爭搶一個實習機會,不斷的在窘迫下尋求生存,最終通過努力他成為了一名百萬富翁。


兒子,是他成功的希望與動力。


只要你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即使它是一塊石頭,我相信,只要你堅持、你努力,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太糟糕。鐵樹經歷了千年才會開花,我們用幾年的時間去努力,去拼搏又算的了什麼。


而《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即使有了孩子,也是一種生無可戀的樣子,老婆單純的付出,而他卻整夜的買醉酒肆,幻想自己莫須有的虛幻愛情和戀人,幻想自己的一鳴驚人。這裡的幻想,其實是他不敢正面面對事實,面對當下的生活狀況。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們要好好對自己

《人間失格》改編電影


如果,葉藏換一種方式生活,比如整日的勞作,用汗水換取自己的果實,認真對待自己的愛情和生活,讓自己忙碌起來,我想他就不會去選擇死亡,畢竟,空餘的時間一多,腦海中就會呈現出很多雜亂的思緒,當這些思緒醞釀後,悲觀往往就會佔領樂觀。


03.調整失格,煥發精彩


《人間失格》太宰治筆下的葉藏沒有逃出自殺的怪圈。那個時代的衰與哀佔據了太宰治的整個天空。即使天空是藍色,呈現在眼前的同樣是一片黑白。


記得在網絡上曾經報道過,一重點學校的優秀學生因為不堪學習的壓力跳樓自殺了。


曾經的我也曾有過類似的幻想,因為人際關係的不和諧,經常性的被同學欺負,每次都想從學校的樓頂跳下去,因為還有念想,所以每次都沒有衝動的去做,但是腦海中一直持續性的有著這個想法。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人不能被一點困難給打到,我還有父母,還有親人,就因為別人欺負我,我就得輕生嗎?從上往下跳,不算本事,從下能跳到樓上,我想那才是本事。


所以,如果當我們的哀大於我們的快樂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們要好好對自己

葉藏和他的老婆


1、正確面對問題。死亡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看似解脫了,實則是在增加身邊人的傷害指數,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遇到問題時,我們一定要學會傾訴,學會找到解決的辦法,不能遇到問題一根筋走到底,單純的認為死亡就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起點和終點。


2、學會自我調節。我們不可能改變世界的走向,但是我們可以調整自我的方向;我們不可能改變別人的觀點,但是我們可以不必讓別人的觀點影響我們的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我們可以盡力讓自己做好。所以,在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我們需要進行自我暗示,儘量緩和悲傷的心態,用積極的內容鼓勵自己,這樣做,可以讓我們快速的走出負面情緒,減少負面因素的影響。


3、強化自我內心。 小孩在不會走路的時候,都是一個勁的跌倒、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慢慢的從無數個失敗中學會走路。那時的小孩子,他們的目的都很單純,就是想像大人一樣,學會用雙腳走路。可是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因為思想的層層阻礙,導致人和事越發的變得複雜。我們在複雜的過程中也學著如何變得複雜,慢慢的無力讓我們感到害怕失敗,更害怕別人的眼光。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會沉淪在失敗中,不願意爬起來,要知道失敗本來就是為我們的成功奠定基礎的。可想而知,失敗在不斷磨練我們的內心,使我們變得更加的強大,只有自我的強大, 我們才能消滅心中的哀與喪。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們要好好對自己

平靜中綻放自己獨特的美


《人間失格》讓我看到的不是社會的陰暗,不是世人應該如何的狡猾,而是如何不被陰暗所影響。生活畢竟沒我們理想的那麼好,但是它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用心,只要我們樂觀,我們的生活一定也可像花朵一樣,綻放屬於自己的那種獨特的美。


我攜南風等你歸,一個愛寫字,喜歡與你分享故事的九零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