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山縣鄉村振興—“因地制宜”

(一)項目概況


武山縣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目前,該縣漁業產值佔農林牧漁總產值的10%。2012年末,全縣養魚水面達464畝,其中冷水魚12畝,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00噸,其中冷水魚超過40噸,漁業總產值達770餘萬元。


甘肅武山縣鄉村振興—“因地制宜”


(二)項目特色


(一)漁業帶動經濟


近幾年,旅遊市場火熱,武山縣緊抓機遇,結合實際,大力發展休閒漁業。休閒漁業是對漁業生產的補充,是對漁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是實現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該縣盤古村的發展前景比較好,該村400餘畝河灘滲水地充分利用後採取"臺田養魚"模式進行開發池中養魚、臺田種草種樹,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開闢成具有水鄉特色的以生產商品魚為主,將來要建設成休閒式生態漁家樂。2008年秋,該縣龍臺董莊村冷水魚養殖戶按照旅遊要素,加大休閒農業開發建設的力度,以漁業生產為主題,以區域文化為內涵,以景觀為依託,結合本地特點,打造功能齊全的休閒農業示範景區。其中,君義山莊等漁業養殖戶進行了改造提升,積極推出"住在漁家、玩在漁家、吃在漁家"的"漁家樂"休閒旅遊項目,已成為武山"農家樂"示範基地。


甘肅武山縣鄉村振興—“因地制宜”

甘肅武山縣鄉村振興—“因地制宜”


(二) 技術帶動經濟

近年來,武山縣試驗推廣鮭鱒魚為主的冷水魚品種,培育發展休閒漁業,全縣漁業產業實現了從粗放到精養、從單一的養賣到提供垂釣、餐飲、休閒觀光等綜合服務方式的巨大轉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盤古村的"漁家樂",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發展垂釣運動帶來的垂釣,經濟收入可觀,效益比原先高出一倍以上。現武山"漁家樂"成為了天水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帶動了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武山縣積極研發引進漁業養殖新技術,其中"河流養殖冷水魚技術試驗"的成功極大地拓展了養魚空間,也為該縣漁業找到了確實可行之路。大南河西河、榜沙河上游有生產上千噸冷水魚的水資源潛力,養殖技術已達到自繁自育的水平。武山縣有河谷灘塗地、滲水地、薄田等宜漁土地5000餘畝,適宜於集中連片發展常規魚養殖,"臺田養魚"、"塑料薄膜防滲"等漁業實用技術的試驗示範為常規魚養殖奠定了技術支撐。龍臺鄉董莊村冷水魚養殖開發小區、溫泉鄉"福源生態農莊"、鴛鴦鎮盤古村養魚小區依託周邊山水風光、人文景觀、人脈資源,發揮自身環境優美、產品綠色環保的優點,為人們提供休閒娛樂,觀光垂釣、農家餐飲等服務,延長了漁業產業鏈,經濟效益翻倍提高,成為漁業經營方式創新的典型。


甘肅武山縣鄉村振興—“因地制宜”

甘肅武山縣鄉村振興—“因地制宜”


(三)結語

實現鄉村產業興旺,還必須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依託農村的資源優勢和科技創新,發展綠色環保適合農村的產業,讓環境可承受、讓產業可持續、讓農民有奔頭。一個村子沒有穩固的產業,村民沒有穩定的收入,振興就無從談起。產業興,百業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