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20歲的時候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沒有任何意義。活的精緻,才是女人該有的樣子。”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隨著網絡上的營銷號越來越多,這類的毒雞湯也層出不窮。然而比這更可怕的是,不少年輕人都把這奉為生活準則。

因為網上鼓吹的“儀式感”,不少年輕人都過上了賺5000花1萬的“精緻”生活。拎著1萬塊Dior,腳上踩著5000塊RV,卻擠地鐵和姐妹約下午茶的女孩,現在並不少見。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這樣的生活精緻嗎?不一定,但是真的窮。

騰訊《2019騰訊00後研究報告》顯示,90後平均存款約為815元,而00後的平均存款都比90後要多,約為1840元。不僅很多90後沒有存款,更多的都是在借錢度日。

很多年輕人普遍熱衷於衝動消費、提前消費,沉迷於購買商品帶來的片刻歡愉。而這樣的消費觀也普遍存在於購車觀上。

根據《2018年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有超過一半的90後,在購車時選擇了某種形式的融資貸款服務。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身邊的朋友小王就是其中之一,前段時間他提了一臺寶馬325Li,落地不到37萬,首付20萬,分36期按揭,每月4600多。

其實最開始,小王心儀的是同級別的豐田亞洲龍,全款落地都不到25萬。最後4S店逛了一圈以後。本可以全款買亞洲龍的他,最後寧願揹負月供也要提寶馬3系。

在消費主義裹挾的時代下,很多年輕人正在不必要的預支未來的錢。這是社會風氣鼓吹了消費者的虛榮心,也是豪華品牌商家精心塑造的“陷阱”。

根據J.D. Power發佈的最具吸引力新車品牌研究結果顯示,榜單前十名中都是那些溢價率較高的豪華品牌。而國內賣得很不錯的“日系三雄”的吸引力竟然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不少年輕一代消費者,在購買豪華品牌考慮的不是車子本身的條件,而是豪華品牌所帶來的車主身份。各個廠家也在極力塑造豪華品牌車主身份帶來的“虛榮特權”: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品牌原本是社會價值自我實現的劃分,但現在已經被商家包裝成了生活的意義。商家精心給年輕人提供了更多透支未來的機會。

針對90後的這個備受關注的新生力軍,豪華品牌們針對主打年輕市場的入門級車型推出了花樣繁多的貸款方案。讓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看起來,似乎觸手可得。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根據《2018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有一半的90後使用汽車信貸,且呈現逐年攀升趨勢。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這從豪華品牌的終端銷售能窺探一二。2019年整體車市下滑的情況下,豪華品牌國產車型累計銷量2207502臺,逆勢環比增長8.1%。雖然整體車市都在向年輕化轉型,但是從結果看來豪華品牌的年輕化戰略要比自主品牌威力大的多。

當一個收入和存款都相對拮据的年輕人,想要購買一臺奔馳的時候,大多數年輕人能支付的,就是一帆風順的未來。

但是注意,並不是所有未來都是一帆風順的。高槓杆下的消費會正在讓這些年輕人們的抗風險能力變的越來越低。

隨著“公司沒了,不用回來了”這樣的段子,正在演變成現實的時候,那些砸鍋賣鐵買豪車的年輕人開始慌了。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前幾天,一則58同城的降薪就引起了不小騷動。爆料稱58同城此次裁員20%,與此同時,公司還單方面強制員工停薪留職2個月,每個月只發1760。算下來扣除社保公積金,實際到手也就1000元。

這並非個例。在今年國家統計局發佈的1-2月份中國經濟數據中顯示,2月份受疫情影響,企業停工停產增多,用工減少,就業人數下降,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創下2000年以來的新高,此前,這一數據大都在4%以下。

為滿足“儀式感”而買豪車,這些年輕的“負翁”們還好嗎

對於那些盲目消費升級,“手停口停”的年輕人來說,任何一次失業的危機,都是一次可能被壓到不能翻身的大山。

這次疫情,對於那些為了“精緻生活”而預支未來的年輕人,是一個反思的好機會。

“精緻窮”不是一種時代必需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