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你的心梗风险!你不知道的无创冠脉CTA检查的“硬核”能力

冠脉CTA这项检查很多冠心病患者并不陌生,如果没什么不适症状,不想做造影,很多患者会选择做冠脉CTA来替代造影检查。但相信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项检查还能够预测未来心梗的风险。


3月16日,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与世界心脏病大会(WCC)联合召开的年度科学会议在线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证实——冠脉CTA可预测未来心梗的发生风险![1]


冠脉CTA真的有这么强大的能力么?让我们来一一揭开冠脉CTA的神秘面纱!

预测你的心梗风险!你不知道的无创冠脉CTA检查的“硬核”能力

认识冠脉CTA检查


冠脉CTA,通过手背上等处的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迅速打入冠状动脉血管内,利用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进行扫描,使用CT快速多层扫描和图像重建,生成冠脉图像,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以及狭窄程度。


相关研究表明:冠脉CTA病变血管检出率及冠心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等同冠脉造影基本相当,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但仍存在一定误诊率,尚不能替代冠脉造影金标准。[3]


总结起来,冠脉CTA检查就是“低配版”的冠脉造影:无创,费用较低,安全性较高,患者接受度相对较高。[4]

预测你的心梗风险!你不知道的无创冠脉CTA检查的“硬核”能力

冠脉CTA如何预测心梗风险


为了更好的理解下面的内容,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向心脏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被胆固醇及其他沉积物组成的斑块阻塞,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的的严重心脏疾病。

冠脉CTA就是想要“看见”斑块的数量,大小及性质,从而评估冠脉的狭窄程度,为后续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5]


临床上可以根据斑块的密度情况来初步估计斑块的分类:


□ CT 值 <50 HU 定义为非钙化软斑块

□ CT 值50~119 HU 定义为混合斑块

□ CT 值 >119 HU 定义为钙化硬斑块

通过对斑块 CT 值的测定,可基本上准确地鉴别钙化与非钙化斑块,对冠心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6]


非钙化斑块是不稳定的软斑块,容易破裂与脱落,此类斑块可导致远端血管堵塞。钙化硬斑块同样是血管病变的表现,但是相对稳定,不易破裂和脱落。钙沉积越多,病变的范围越广,钙化越明显,病变越严重。


稳定性斑块多为钙化性的,而不稳定性斑块,多为非钙化性的。


所以对于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不仅斑块的数量和大小很重要,对于斑块的性质的诊断同样重要。[6]

预测你的心梗风险!你不知道的无创冠脉CTA检查的“硬核”能力

基于上面说到的衰减模式的斑块分类方式、以及组织学和CT影像学的研究发现,如果进一步将非钙化软斑块进行区分——CT值较低,范围在30~60 HU的低CT衰减斑块实际上就是非钙化的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的破裂和糜烂是引起心梗最关键的始动因素。[4]


经过校正后得出——低衰减斑块是心梗发生的最强预测因子!低衰减斑块负荷每升高1倍,未来心梗风险就会增加1.6倍。


低衰减斑块负荷>4%的患者较其他患者,未来5年心梗的发生风险提高接近5倍。[1]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冠脉CTA可预测未来心梗的发生风险

预测你的心梗风险!你不知道的无创冠脉CTA检查的“硬核”能力

哪些患者适合做冠脉CTA检查呢?


近年来,随着分析手段的进步,冠脉CTA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效用不仅局限在评估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上,还可以用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斑块负荷(冠脉钙化评分)、是否存在功能学上的狭窄(FFRCT)、易损斑块的识别等方面,下面这些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这项检查:

■ 原因不明的胸痛或劳累后心绞痛。■ 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考虑有心肌缺血者。■ 临床上无症状而心电图有改变,负荷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者。■ CT平扫发现冠脉钙化,钙化积分超过年龄组预计分值者。■ 疑似冠心病但拒绝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并发症的诊断与复查。■ 支架置入术后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 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7]

预测你的心梗风险!你不知道的无创冠脉CTA检查的“硬核”能力

提示:冠脉CTA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诊断的检查项目,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在评估了各项情况后,可咨询主治医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