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喜劇競技真人秀的發展概況

中國喜劇競技真人秀的發展概況

喜劇競技真人秀這一節目類型,早在2013年12月,安徽衛視推出《超級笑星》時就已經出現,但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此仍然缺少系統的研究。筆者查閱了很多相關文獻,也沒有發現對這個概念的合理解釋。為了方便讀者的理解,本文中出現的“喜劇競技真人秀”指明星或素人在節目製作方所設置的特定情境中,通過喜劇的方式進行才藝競賽,整個過程被以電視的方式記錄編輯的節目。

眾所周知,中國的喜劇節目根源於相聲、小品、二人轉、魔術等傳統藝術,是歷屆春晚的重頭戲。同時,作為電視真人秀的一個分支,中國喜劇競技真人秀的發展和電視選秀節目是分不開的。中國的電視選秀節目誕生於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成熟於2004年的《超級女聲》,之後幾年出現全國200多個選秀節目霸屏的現象,代表節目有央視的《夢想中國》、東方衛視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兒》、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等等。

2011年,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俗稱“限娛令”),要求各地方衛視從2011年7月起,在17∶00至22∶00黃金時段,娛樂節目每週播出不得超過三次。在這項政策的影響下,各大衛視都將娛樂節目進行大規模的重組和調整。

2013年,國內歌唱類選秀節目明顯增多,為了避免電視節目形態單一雷同,廣電總局決定對歌唱類選拔節目實施總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調控措施(即“限歌令”):從現在起各上星綜合頻道在調控期內不再投入製作新的歌唱類選拔節目;尚未開播的節目將推遲播出,合理安排,避開暑期播出高峰;已開播的節目將調整播出時間,錯時安排播出,避免同類節目扎堆播出。在這項政策的影響下,各大電視臺紛紛轉型探索新的方向,中國喜劇競技真人秀便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

一、緣起:《超級笑星》

2013年12月5日晚21點30分,國內首檔原創喜劇競技真人秀節目《超級笑星》在安徽衛視播出,憑藉著創新的形式和優良的製作,迅速成為全國電視觀眾關注的焦點。根據央視索福瑞CSM48城收視數據顯示,《超級笑星》僅播出兩期,便以0.719的收視率,2.7的收視份額獲得收視冠軍,並一舉斬獲微博熱搜榜綜藝榜第一名。

其實在《超級笑星》推出以前,國內就有過喜劇節目的嘗試。早在1991年,中央電視臺就推出了《曲苑雜談》,雖然不是純正的喜劇節目,但其中的《洛桑學藝》、《放驢小子》等經典節目無不充滿了喜劇元素,獲得廣大中國電視觀眾的喜愛。《曲苑雜壇》整整播出20年,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此外各地方電視臺也創辦過不少獨具特色的方言喜劇類節目,例如山東臨沂電視臺快樂七頻道的方言欄目《劇好看》,重慶時尚頻道、四川經濟頻道和貴州影視文藝頻道同步播出的西南地區方言喜劇選秀節目《喜劇之王》等,為喜劇節目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全國首檔原創喜劇競技真人秀得以在安徽衛視首播,並取得“開門紅”,與《超級笑星》節目組的努力轉型和積極探索是分不開的。在“限娛令”和“限歌令”的壓力下,很多衛視的王牌欄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安徽衛視果斷地在喜劇節目上率先發力,最早在北京、太原、瀋陽、哈爾濱、長沙、杭州、深圳等全國10多個賽區進行海選,發掘出一大批熱愛表演的喜劇天才,為《超級笑星》節目的順利開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井噴:“喜劇元年”

2013年7月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歌唱類選拔節目的通知》,叫停了充斥熒幕的選秀歌唱類節目,2014年僅4檔此類節目還活躍在熒屏。面對這種態勢,各家衛視也是紛紛轉移焦點開始著手打造喜劇類的節目,各大衛視的節目編排在2014上半年重新洗牌,電視人在探索綜藝節目的出路時,卻在拐點處“意外”邂逅,出現了喜劇節目扎堆上演的現象。

對於中國喜劇競技真人秀而言,笑點的挖掘是製作者不遺餘力進行探索的動力。一方面,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使人們壓力倍增,喜劇選秀類真人秀節目的出現抓住了人們內心深處對於快樂的渴望,對於放鬆心靈的渴望。另一方面,喜劇選秀類真人秀節目的出現暫時緩解了電視熒屏生態同質化的狀態,打破了歌唱類選秀節目壟斷而造成的審美疲勞,平衡了電視節目類型的現有格局。

2014年1月10日,浙江衛視推出《中國喜劇星》,雖然宣稱是大型勵志喜劇評論類節目,但其本質仍然是喜劇競技真人秀。2月13日,湖北衛視推出《我為喜劇狂》。2月17日,江西衛視推出《誰能逗樂喜劇明星》,宣稱是國內唯一擁有國外版權的喜劇綜藝類節目,同時也是江西衛視史上第一檔國外版權節目。3月14日,東方衛視推出大型素人喜劇真人秀《笑傲江湖》。截至2014年4月,就有20多檔喜劇節目在播或即將播出。這種扎堆現象在中國電視史上是及其罕見的,因此很多媒體和業內專家便把這一年稱為“喜劇元年”。

喜劇節目出現井噴之勢絕非偶然,其實質是對狂歡文化、平民文化、消費文化的媒介策略的把握和運用。喜劇節目的出現,打破了音樂真人秀給觀眾造成的審美和聽覺疲勞,喜劇的諷刺和幽默能帶給人歡樂,是最直接的消費娛樂方式。

三、降溫:“多足鼎立”

正當人們以為中國的喜劇節目將要崛起時,卻只“猜中了開頭,沒有猜中結局”,不到一年時間,這種“大爆發”就變成了“大逃亡”,到2014年底時只剩下《超級笑星》和《我為喜劇狂》等少數幾檔節目在準備第二季,其他不是中途夭折就是在夭折的路上。盲目跟風不僅導致觀眾審美疲勞,也使很多資金和資源不充裕的電視臺飽受打擊。與2014年上半年國內喜劇節目扎堆熒屏相比,2014年底到2015年初這段時間明顯降溫不少。這段時間喜劇節目的類型更為集中,大致可分為素人真人秀、明星真人秀、喜劇小品秀、喜劇競技秀四種類型。

而國內喜劇節目市場則出現了湖南、東方、江蘇、安徽、江西等多個衛視“多足鼎立”之勢。

四、頂峰:“一枝獨秀”

在2014年喜劇節目扎堆的狀況下,東方衛視憑藉《笑傲江湖》的模式創新和優良製作脫穎而出,在收視和口碑上獲得雙豐收。據“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笑傲江湖》首期節目的全國33城市收視率高達1.26%,居全國同時段第二,並且每期節目的網絡點擊量也持續居高不下,節目中的很多表演成為觀眾的熱議話題,第二季第一期便以全國34城2.34%的高收視奪得當天全國同時段排名第一,甚至超過了去年《笑傲江湖》第一季收視最高點的總決賽,穩坐同時段的收視冠軍寶座。

《笑傲江湖》的模式創新主要圍繞“笑”這個核心詞上,其“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對”的口號,體現了節目的核心價值觀。在充滿生活壓力的當今社會,導演組想要做的是一個讓人歡笑的節目,通過各種形式的喜劇表演給觀眾多一個笑的機會,並用每個人的真實人生做一面稜鏡,來折射出社會的很多個橫截面,傳遞一種即使身處逆境也笑對人生的正能量。

隨著《笑傲江湖》第一季的大獲成功,2015年4月25日,東方衛視順勢推出了全國首檔明星喜劇競技真人秀《歡樂喜劇人》,它讓已經成名的喜劇明星進行同場競演,由500位覆蓋15至55歲不年齡段的大眾評審進行投票,由此決定名次與去留,在每一輪(兩場競演)淘汰一個喜劇團隊。因此,藉助觀察《歡樂喜劇人》中觀眾對於不同風格、不同形式、不同特點的喜劇人與喜劇團隊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一窺當下喜劇的審美需求。

憑藉《笑傲江湖》和《歡樂喜劇人》這兩檔節目,東方衛視奠定了其在國內喜劇市場中一家獨大的地位。

1、白瀛.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歌唱類選拔節目實行調控[N].新華網.2013年7月24日.

2、陸璐.淺析喜劇類真人秀節目《我們都愛笑》[J].傳播與版權.2015,27(8):90-92.

3、高磊,郭中南.喜劇選秀類真人秀節目的文化傳播策略研究——以東方衛視《笑傲江湖》為例[J].美與時代(下).2015,(1):125,126-127.

4、閆偉.對電視喜劇真人秀的要素解讀與文化評析[J].中國電視,2014,(10):26-28.

5、陳泉,李珊珊.《笑傲江湖》:打造中國頂級的喜劇盛宴[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290(5):37-39.

6、樓一宸.作為有悲劇性內涵的喜劇——從《歡樂喜劇人》看當下喜劇審美的需求[J].中國藝術時空.2015,27(6):102-1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