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選讀(83)|呂不韋之死:姦情、權勢與猜忌

通鑑選讀(83)|呂不韋之死:姦情、權勢與猜忌


【秦紀一】


秦莊襄王元年

(壬子 公元前二四九年)

呂不韋為相國。

東周君為諸侯謀伐秦,王使相國帥師討滅之,遷東周君於陽人聚。周既不祀。周比亡,凡有七邑:河南、洛陽、穀城、平陰、偃師、鞏、緱氏。

以河南、洛陽十萬戶封相國不韋為文信侯。


通鑑選讀(83)|呂不韋之死:姦情、權勢與猜忌


秦莊襄王三年

(甲寅,公元前二四七年)

五月,丙午,王薨。太子政立,生十三年矣,國事皆委於文信侯,號稱仲父。


秦始皇帝九年

(癸亥 公元前二三八年)

初,王即位,年少,太后時時與文信侯私通。王益壯,文信侯恐事覺,禍及己,乃詐以舍人嫪毐為宦者,進於太后。太后幸之,生二子,封毐為長信侯,以太原為毐國,政事皆決於毐;客求為毐舍人者甚眾。

王左右有與毐爭言者,告毐實非宦者,王下吏治毐。毐懼,矯王御璽發兵,欲攻蘄年宮為亂。王使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毐敗走,獲之。

秋,九月,夷毐三族;黨與皆車裂滅宗;舍人罪輕者徙蜀,凡四千餘家。遷太后於雍萯陽宮,殺其二子。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而殺之,斷其四支,積之闕下!”死者二十七人。

齊客茅焦上謁請諫。王使謂之曰:“若不見夫積闕下者邪?”

對曰:“臣聞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二十七人,臣之來固欲滿其數耳。臣非畏死者也!”使者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盡負其衣物而逃。

王大怒曰:“是人也,故來犯吾,趣召鑊烹之,是安得積闕下哉!”王按劍怒而坐,口正沫出。

使者召之入,茅焦徐行至前,再拜謁起,稱曰:“臣聞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聖主所欲急聞也,陛下欲聞之乎?”

王曰:“何謂也?”

茅焦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車裂假父,囊撲二弟,遷母於雍,殘戮諫士,桀、紂之行不至於是矣。令天下聞之,盡瓦解,無向秦者,臣竊為陛下危之!臣言已矣!”乃解衣伏質。

王下殿,手自接之曰:“先生起就衣,今願受事!”乃爵之上卿。王自駕,虛左方,往迎太后,歸於咸陽,復為母子如初。

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誅。

通鑑選讀(83)|呂不韋之死:姦情、權勢與猜忌


柏楊曰:

嬴政誅殺嫪毐,並不違反善良風俗,也不違反法律。嫪毐不過孃親的情人、姦夫而已,怎麼能稱“假父”?茅焦每一句話都在刺激政發瘋,而贏政竟沒有發瘋,簡直不可思議。可能嬴政正在尋覓一個下臺階梯,而茅焦適逢其會。無論怎麼吧,茅焦的言論並沒有說服力量,而只有激怒力量,竟然發生說服效果,以致使我們懷疑經過的真實性,假定是真的,我們懷疑是不是出於政的安排。


秦始皇帝十年

(甲子 公元前二三七年)

冬,十月,文信侯免相,出就國。


秦始皇帝十一年

(乙丑 公元前二三六年)

文信侯就國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之。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文信侯自知稍侵,恐誅。


秦始皇帝十二年

(丙寅 公元前二三五年)

文信侯飲鴆死,竊葬。其舍人臨者,皆逐遷之。且曰:“自今以來,操國事不道如嫪毐、不韋者,籍其門,視此!”


通鑑選讀(83)|呂不韋之死:姦情、權勢與猜忌


揚子《法言》曰:

或問:“呂不韋其智矣乎?以人易貨。”曰:“誰謂不韋智者歟?以國易宗。呂不韋之盜,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見擔石矣,未見雒陽也。”

揚雄《法言》曰:

有人說:“呂不韋豈不是大智大慧之人,他把人當做貨物,拿出來交易。”揚雄說:“誰說呂不韋大智大慧?為了貪圖官爵,付出他的家族。我認為呂不韋不過是個大一點的小偷。小偷的意義是:眼睛只看見瓦罐,卻看不見洛陽城。”


柏楊曰:

傳統史學家習慣於以成敗論英雄,照揚雄所言,呂不韋如果能夠善終,豈不就成了大智大慧。耶穌告訴他的門徒,為了傳教的緣故,“應該靈活得像條蛇”。呂不韋不過靈活得像條蛇而已,他並沒有傷天害理。一介平民到掌握國家權柄,現在可以訴諸選舉,古時候並沒有固定的渠道。呂不韋深謀遠慮,節節銜扣,智慧過人,無疑問的是一代豪傑。他唯一不能掌握的是他的舊情人趙姬是那麼淫蕩,索取沒有止境,而嬉戲在他懷中肩上的贏政小娃,又是如此徹底的翻臉無情。


通鑑選讀(83)|呂不韋之死:姦情、權勢與猜忌


札 記

從位極人臣,到被逼自殺,權勢再高終究是一場空。老子曰: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呂不韋免相就國後如能低調行事,杜絕賓客,也許尚能不招致嬴政的猜忌。功高震主,專制權力的擁有者最忌憚的便是他人對其權力的威脅。

通鑑選讀(83)|呂不韋之死:姦情、權勢與猜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