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今日看点: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古侠今史,今天给大家聊的是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清代咸丰前的道光、乾隆、嘉庆、雍正等朝捐税的增加,尤其官僚的贪污敲诈,使人民生计一天天的更加困难。当时官吏的贪污、敲诈苛索,使人民流离失所,沦为盗匪,或群起暴动。嘉庆时,和珅家产的没收,竟至有八万万两银之巨,超过政府二十年收入以上,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指出,这种种舞弊的结果,一方面使国库空虚,更促使政府的加捐加税。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银两

革命发生原因的分析

当时人民既遭政府官僚地主豪绅商人的剥削,而天灾水旱,更使一般黎民堕于贫乏饥饿的深渊中。挣扎着一日的温饱,政府修堤浚河,正是官吏发财的大好机会,修浚巨款,大半肥充贪囊,以少数的来敷衍工程,致工未完而已溃汛;不独不知培植森林,力行各种防旱事业,并且在政府官僚豪绅地主商人的压迫下,人民自己亦无力建立防止水旱各种工程。以致河流的滞塞,堤工的弊坏,沟地的失修,森林的毁伐,更加促了水旱之祸患。而一般贪官污吏,或隐匿不报,反向一无所有、死在旦夕的饥民,追索粮赋。嘉庆六年二月,北京大水,永定、桑干两河都溢,而直隶总督姜晟反隐匿不报,其他地方,便可想而知。豪绅商人,反乘此机会,放高利贷,或以贱价贩卖,或在讨债时强夺青年子女妇人,转卖到另外的地方,替人家做奴隶婢妾,年老的则饿死于道路,使暴动随之而爆发。且连年的饥荒战祸,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嘉庆

人口过剩,亦为当时人数和饥荒增加的一大原因。太平天国革命前,据《东华录》所载,清顺治初年,人口为一千零六十三万余,而道光二十一年,人口增达四万一千三百四十五万余;再据《大清会典》户部档案,道光二十二年,人口共四万一千三百零二万余。从以上数字可见人口之剧增。但是人口的剧增,还不能惹起人口过剩的恐慌。假使当时中国进步到工业有相当的发展,则在工业中可容多量的农村失业贫民。或者求农业生产的改良,可在同量的土地增加到几倍的生产,和培植污地荒地的沙田为良田。而当时恰成其反,外强的侵入逐渐扩大和深入,使农村的手工业和经济破产日甚,而政府的捐税日见增加,使黎民生活一天天地艰难破产,求一温饱尤不可得,哪里还有能力求土地的改良。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太平天国

又加以河工的腐败,连年的旱灾兵祸,土地逐渐集中到贪官奸商豪绅手中,如是遂酿成农村大批人口的过剩。这过剩的人口除一部分极少数的人移殖于外地外,大多数流为海盗、湖匪及遍满各地起事的民众。故太平天国一起,全国震动,不两三年间,竟动摇清代的统治。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和珅府邸

当时中国的人民,受了土豪、奸商、贪官的重重剥削,又加之接连不断的灾年,使他们一天天地破产。或用牢狱笞刑,或以残酷的私刑,逼得他们将土地出卖,将他从生命所唯一寄托的一小片土地上驱逐出去,以偿还奸商土豪的租债。故一般黎民在土豪奸商重重剥削压迫之下,一天天将他们的土地出卖变成失业游民,而土地更一天天地集中到土豪奸商手中。在这种土地不断地集中、人民破产和失掉土地不断增加的社会状况中,促进了革命的高潮,对于土豪奸商的愤恨,只得从革命中报泄,如是正在他们的这一种希图中,太平天国革命形成了一个更广大爆发的导火线。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太平天国宝座

工业发展的根本条件,需要资本的积累和劳力市场。也就是有了积累的资本,多数可自由雇买的势力,广大的市场,亦必促起工业发展的需要和趋向。当此时,如果遇着妨碍这种发展趋向的力量和制度时,必定要发生一种冲破和推翻这种力量和制度的革命运动。当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前,社会上已经有了相当资本的积累。这种资本积累的来源,有的是从做官中贪污得来的,有的是从土地的关系中由农民兼并来的,有的是从经商中积累来的,而其中最多还是由商业中积累来的。当时全国商业中,有遍布全国的典当的高利贷。而这种典当与主人,又最大部分操于当时贪官和土豪之手。所以部分穷民,不得不流离海外。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太平天国

当时在新加坡、香港、西贡以及中国南方诸省的东部,住着很多中国的富人。他们在离开祖国时,无分文钱,到外地辛劳,才积累点钱财。虽然受到当地人民的歧视虐待,然而在他们来说,总比在中国好得多。这证明了移民对于工业的愿望,对于西欧式政府的追求。所以太平天国的暴动,隐藏着民主革命成分,而且它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有力开端。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新加坡

清朝压服汉族之反抗,曾有极严酷之杀戮,给予汉族深远不可遗忘之愤恨。如剃发令之强迫,在江南时,曾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传说又如扬州十月、嘉定三屠、江阴戮杀、绍兴惨劫,屠杀汉人凡数十万,这都是对人民残酷的压迫屠戮。清兵入关后,每年将广大人民数百万之血汗生产品,供给一百五十余万旗人的安居挥霍,这不只是代表一个专制皇帝、官僚政府的剥削,实亦表示对整个民族的剥削和压制。文字之狱,完全为摧抑压迫汉人恢复思想之举,种种对于汉人的压制、防范、摧残,更加深了汉人对于反抗和排斥清廷之情绪。故“排满兴汉”不独成了太平天国鼓动群众之重要口号,就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也是民众中最深入而有力的口号。这都是由于清朝对人民残酷压迫屠戮所深深遗留的怨愤。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金钱鼠尾

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不独是销售工业品的一个大好市场,并且是丰富的原料品供给地。故西欧工业先进国,对中国的图谋,非常的猛进凶残。尤其是英国,地势上因与印度的联系,和东印度公司的经营,对于中国的需求,更加迫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发生以前,对中国侵略的势力,虽不能如后来的深入广大,但其力量,已大大地波动了中国经济,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的酿成,成为重要条件之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清朝英国军队

在欧美诸国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扩大深入之下,每年逐渐增加外流的巨大财富,使中国各地,尤其沿海东南诸省,经济日见破产,农村更加厉害。银价剧烈地外流与增高,初时每两银易钱一千以下至七百文以上,后来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七百文,大批财富的外流,使中国感觉资本的缺乏,使全国经济动摇破产。尤其是农村经济的破产与欧美诸国经济侵略扩大和深入是主要原因之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灭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懦弱的清朝,揭竿四起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失败的结果,不独打破了清政府在民众脑海中所蕴藏的信心,另一方面在鸦片战争战败后,侵略者在中国益见凶残。《南京条约》完全消灭了外强商品在中国销售的障碍,更加扩大了外强对中国商品输入侵略,使中国社会的经济更为恐慌破产。政府因巨大之赔款和兵费,更增加了对人民群众之剥削苛索;人民的生活更陷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寄望于政府反抗外强的美梦,已不再存在,要反对外强的侵略,只有民众自觉起来;于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爆发。

总结:

若仅是从东西交通以后之宗教文化接触,是不会发生革命的。关于这一点,容闳在其《对于太平军战争之观感》中指出,洪秀全等之革命事业,乃其宗教经验之结果。他们所具耶稣之知识,本为西来教士所传播,半为本地中国信徒所讲授,故无论如何,其宗教知识,皆甚为浅陋而简单,而宗教中真实之势力,则已甚大,故使一般无识愚民,皆成为草野英雄,人人能冒危险,视死如归。此种特性之潜蓄,在政府欲解散该教时,乃始发现。彼等揭竿而起,以抵抗官军之压迫,无利器,而能所向无敌,逐北追奔,如疾风之扫秋叶,皆由宗教上所得之勇敢精神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