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英明果决,有帝王之风,却无帝王之术,群臣选一“懦弱”之辈

汉高祖起兵七年,于群雄中崛起,建立大汉王朝,吕雉也顺理成章成为汉朝国母,此女颇有政治智慧,手腕狠辣,震慑了群臣,高祖驾崩后,吕后专政,吕氏宗族掌控国政,刘氏江山岌岌可危,吕后不遗余力扶植宗族子侄,奈何却是一群庸碌之辈,在吕后死后,一场腥风血雨就此展开,而今天的故事也由此而开始。

此人英明果决,有帝王之风,却无帝王之术,群臣选一“懦弱”之辈

刘肥,高祖长子,分封齐王,可是因为一次家宴有了逾越之举,最终尊严受辱,差点还被吕后所毒杀,在割让齐地一郡给鲁元公主后,方才侥幸回到封地,后来刘肥死,其长子刘襄继位,这是一个很有胆色的人,对于父亲的冤屈他一直谨记于心,再者吕氏宗族的肆无忌惮,刘襄也很是不满,正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给吕氏致命一击。

公元前180年吕后故去,吕产、吕禄掌控大权,南军和北军都在其手中,这是决定吕氏兴盛和衰败的两个重要人物。那一年,长安城风起云涌,开国老臣们,正在密谋如何除去吕产和吕禄,掌控南北军,以定刘氏江山。

此人英明果决,有帝王之风,却无帝王之术,群臣选一“懦弱”之辈

同时期,在宫中作人质后被吕后重用的刘襄二弟刘章向刘襄秘报,吕后已死。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刘襄立刻起兵,而吕氏也派出大将灌婴去镇压,谁知灌婴走到荥阳不走了,后来还和刘襄结盟,浩浩荡荡的进军步伐也就此打住了,因为在老臣周勃和陈平的策划下,长安城的吕禄、吕产生死,大权落回了老臣们手中,诸吕也就落下了帷幕。

此时最紧急的事情就是推荐皇帝人选,而在当时有着三人有参选的资格。高祖少子刘长,四子代王刘恒以及齐王刘襄。而刘长因为受到吕后的照看,所以被踢出,剩下的就代王和齐王了。本来齐王刘襄因为起兵,是有着大功劳的,其人也是英明果决,有着帝王之风的,可是其后的一件事却是表明此人有帝王之表却无帝王之实。

此人英明果决,有帝王之风,却无帝王之术,群臣选一“懦弱”之辈

为了起兵,为了夺得帝位,刘襄起兵之初,诓骗了琅琊王刘泽,将其软禁且骗取了其军队,因此刘泽也是怀恨在心的,在老臣们平定诸吕叛乱之后,刘泽以为刘襄争取帝位而入京,结果刘泽给了刘襄一个下马威,一番论述下来彻底葬送了刘襄的帝位。“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再加上点睛之笔“以善人则大臣安”,为此敲定了刘恒的皇位,刘襄与之擦肩而过。

此事说明刘襄有勇有余却智谋不足,没有帝王的驭人之术,却也可以从另一面反应出当时群臣并不想一个果决而强势的帝王入主未央宫,而代王刘恒却是以温顺、仁德而闻名,说白了就是比较好掌控,是“懦弱”的小绵羊,到时其主皇位,大臣们也能安心。

此人英明果决,有帝王之风,却无帝王之术,群臣选一“懦弱”之辈

开国功臣谁不是人精,谁想被强势的帝王压的唯唯诺诺,要知道当时刘襄的两个弟弟都在长安,再加上刘襄本身是齐王,实力强劲,一旦被其主皇位,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臣们就如何自处呢?所以权衡利弊之下,就有了代王刘恒的皇帝之选。

世事哪能尽如人意,群臣们这次算栽跟头了,因为入主未央宫的刘恒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是一个会隐忍,有智谋的君王,在后来的事件衍变中,汉文帝很迅疾的就掌控了朝政大权,其雷厉风行的手段比起表面强势而智谋不足的刘襄来说要高明的多。

此人英明果决,有帝王之风,却无帝王之术,群臣选一“懦弱”之辈

西汉的盛世也自此展开,文景之治,中国踏入封建帝制后的第一次重大治世。奠定了我大汉朝文治武功的开端,代王刘恒的确人雄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