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七天乐,举国欢庆,而这几天也是婚宴、生日宴、各种宴席集中举办的黄金时间。
豪侠来问问您,国庆七天你参加了几个喜宴,随了多少份子钱?
很庆幸,豪侠这几天只参加了一场婚宴,全家去的,随礼1000。
按理说,经济水平高的地方,份子钱自然也该水涨船高,反之,则应该越低。可豪侠所在四线小城,日常一场宴席标准竟是500元。
古时候的中国人是不流行送份子钱的,结婚只送礼物。清末民初,送份子钱才成为上流社会办喜事必不可少的项目。
尤其是八旗子弟,为了体现身份,更讲究送份子钱的礼节。
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没人送份子钱,祝贺结婚人们往往只送脸盆、暖水瓶等生活日用品。
到了80年代,人们手里稍微有点闲钱之后,份子钱才又流行起来。
北京与沿海地区经济很发达,这里约定俗成的标准,豪侠不得而知。
可是全国大部分不富裕的城市,竟然也风行送大额份子钱。
更可笑得是,豪侠有个朋友回老家,七天随了五场份子钱。宴席的名目竟然是新买了一条狗、
老爸车祸出院、媳妇整容成功......
随份子的人每次都要纠结自己要不要给,给多少。被随的人既要担心自己曾经随出去的份子钱有没有回本,又要考虑以后自己该回多少。
但是你还不能不办这种宴席,你要是不办,你在别人眼里就是傻!
说到底,这其实与份子钱另一个重要作用分不开,那就是为了追求“体面”。
换句话说,除了经济之外,越爱追求攀比、越爱面子的地方,貌似份子钱也就越高。
本来喜庆的乡俗被攀比、功利之心绑架,那再好的祝福,也可能变味。
当给新人表示祝福,不再是满怀欣喜,快乐而是有算计与功利,那这样的祝福,对新人来说也是一种沉重负担。
其实,份子钱的初衷是好的,它是一种互帮互助、增进感情的方式,他也曾给与我们温暖与关怀。
只是如今,份子钱却融入了急功吉利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
閱讀更多 燕趙豪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