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外賣、雲直播……實體書店該如何“突圍”

記者觀察:外賣、雲直播……實體書店該如何“突圍”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7日訊 4月16日,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所屬的9家新華書店正式在“餓了麼”外賣平臺上線。閃電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不僅山東,最近,北京、上海等全國多地的書店也紛紛與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合作,開通了外賣服務。

一場疫情,讓本就不夠景氣的實體書店步入寒冬

“1月25號開始,我們9家店就都休息了。到2月中旬之後,才陸續開始復工”,楊瑩是山東新華書店濟南分公司的總經理助理,提到這漫長一個月的休息,她說,“書店就是完全沒有收入”。

记者观察:外卖、云直播……实体书店该如何“突围”

作為老牌國有書店的新華書店都直言艱難,民營書店更是如此。2月24日,作為北京文化地標的單向街書店公眾號推送了《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丨堅持了 15 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這是一封來自書店的“求救信”,文章中說截至當日,單向街的4家實體書店只有1家開始營業,其餘3家全部閉店,預計2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80% 。

2月份全國多地實體書店關門停業,根據開卷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整體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下降15.93%,其中實體店渠道同比下降了54.79%。

记者观察:外卖、云直播……实体书店该如何“突围”

2000年,噹噹網從眾多初創的網上書店脫穎而出,獲得了6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到2010年上市時,噹噹網的銷售額實現了從1個億到100億的增長。2013年,亞馬遜kindle進入中國 ,用戶可以通過無線網絡購買、下載和閱讀電子書。手機上的閱讀APP功能也越發全面。更加多元化的讀書方式讓實體書店的消費市場日漸萎縮,生存狀態堪憂。在百度上搜索“書店關門”,可以獲得158,000條資訊。

價格便宜、閱讀方便、一鍵選購,電子書和網店的優勢對於實體書店都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場地租賃、人員僱傭的成本,大部頭的沉重書籍、坐等讀者前來選購的銷售模式,都是實體書店Out的證據。

记者观察:外卖、云直播……实体书店该如何“突围”

化危為機 實體書店觸“網”後該如何“突圍”

實體書店,甚至傳統出版社的轉型升級是專業人士和從業者常在探討和論證的問題,在“中國知網”搜索“書店 轉型”,有1593條結果,發表最早的在1999年。採訪楊瑩時,她也糾正了記者“傳統實體書店”的說法,“我們其實不能算傳統,應該說是一直在轉型升級”,舒適的閱讀區、文創產品區、步步高點讀機等學習輔助工具,甚至還有手機的專櫃,都在展現著書店不服輸的勃勃野心。言幾又、西西弗等民營書店更是拓展了咖啡等衍生產品。書店逐漸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

记者观察:外卖、云直播……实体书店该如何“突围”

疫情期間,濟南很多書店都在觸“網”。新華書店各門店利用網店、微書店等線上銷售渠道,並安排店員進行配送,訂單量最高的一天有1200餘單。他們還將線下文化活動全部移至線上,僅2月份,活動數量就達25場,總計觀看量達232萬人次。“這次疫情帶來衝擊的同時,也是倒逼書店轉型、線上、線下業務融合的一個契機”,山東新華書店濟南分公司營銷部主任袁雪表示。

除了推出外賣,閃電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不少書店也推出了雲直播等化危為機新舉措。

记者观察:外卖、云直播……实体书店该如何“突围”

外賣是書店的延伸,讓讀者更方便觸達

和外賣平臺合作,楊瑩說這是“強強聯手”。更專業的服務,更快的速度,書店和外賣平臺的合作看似“跨界”,實際上是雙方與時俱進的必然結合。與網上書城的全國配送不同,外賣是一種本地化的服務,與依靠周邊客流的書店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聯結,3公里的範圍,步行也不超過1小時。外賣購書的讀者會不會想到家附近的書店逛一逛?經常逛書店的讀者會不會哪天懶意來襲,一單外賣解決“書荒”?

雖然是否能形成良性循環還有待時間來證明,但正如媒介是人的延伸,外賣也是書店的延伸。

以書店為圓心,畫一個半徑3公里的圓,這個用πR²就能算出的面積,讓書店真正走出“小房子”,觸及更多的潛在讀者。當然,能否做好像外賣一樣24小時第一時間抵達,讓實體書店更好融入當代生活、在競爭中存續發展,讓閱讀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擺在書店經營者面前的一道考題。

閃電新聞記者 崔競文 姚瑤 整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