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鍼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
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編者按: 2016年6月15日,資深媒體人、中央駐甘肅新聞單位中國西部時報甘肅記者站首任站長王新寬先生採寫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及劉惠珍主任的新聞報道,以《甘肅岐黃特種針灸:開慧予惠彰顯岐黃精神》為題,在中國網、央視網、搜狐網、新浪網、救援網發表,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三年後的今天,以饗讀者要求,再次重發,希望更多的患者對這個研究院及掌門人劉惠珍瞭解。]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所劉惠珍主任在書房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三年前媒體報道情況

◆我們祖先將大天體(宇宙)對小天體(人)的影響歸結為“天人感應”。

◆站在記者面前的這位女子,給人第一感覺是灑脫、端莊;和她談話,如沐春風;談起中醫文化,句句是“道”。一幅美麗的風景,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是歲月老人在造化後留下的傑作啊!

劉惠珍!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主任。

(編者注:研究院的前身是研究所)

認識劉惠珍,是在樂活公益一個義診場合,她為幾個失眠、頸椎病、神經麻痺、痛經等患者針灸。嫻熟地用針、捻針動作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隨後,記者有幸參加了她和她的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牽頭組織全國知名的10多位針灸專家“平涼義診”的尾曲——蘭州民航空港大酒店義診。那個場面,患者之多、症狀之奇,如天女散花般大顯身手......著實讓我汗顏和驚歎!

◆談起研究院為何命名為“岐黃”、“特種”?劉惠珍主任娓娓道來。“岐”指的是黃帝的臣子岐伯,“黃”指的是軒轅黃帝。相傳黃帝常與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對疾病的病因、診斷以及治療等原理設問作答,予以闡明,其中的很多內容都記載於《黃帝內經》這部醫學著作中。後世出於對黃帝、岐伯的尊崇,遂將“岐黃”之術確定為中華中醫醫術之根本。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在2016端午節大型公益活動義診現場

◆ 有點傳統文化底子的人,對古針灸普遍有點認識,至於“特種”,劉惠珍說,民間保存下來的針灸方法太多了,太有效果了,許多已經失傳;隨著傳統文化和傳統中醫的推動,一些失傳的瑰寶,通過一些有識之士逐步“找”了回來。基於此,經過和全國、甘肅省有關專家和領導多次醞釀籌備,於2014年10月13日,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所正式成立,隨後批准更名為研究院。研究院從事民間中醫特種針灸的研究、推廣和傳承;以挖掘民間中醫特色醫療醫技為己任,以“弘揚祖國針灸醫學、傳承中醫特色醫療”為核心,秉承“慈愛、奉獻、健康、快樂”的價值觀,立足甘肅,放眼全國,繼承“岐黃之術”,發揚“岐黃精神”,為祖國健康事業做貢獻。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在2016端午節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 公益活動現場義診

◆目前研究院已經吸納了全國,包括黑龍江、河北、北京、新疆、山西、甘肅等省的三十多位身懷針灸絕技的特色中醫的傳承人和學者,從2015年起,已經組織了各種類型義診活動30餘次,其中兩次奔赴甘肅省平涼市開展大型義診活動。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參加“中國·平涼崆峒養生文化旅遊節”活動,留念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應邀參加“中國·平涼崆峒養生文化旅遊節暨中國健身名山登山賽”活動,並作大型義診

◆ 值得一提的是,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在2015年元月,長途奔波560多公里,到平涼組織以“走進皇甫謐故鄉、讓針灸回家”為主題的活動並祭拜針灸鼻祖皇甫溢;當年6月“中國·平涼崆峒養生文化旅遊節暨中國健身名山登山賽”,他們應邀參加,並作了大型義診交流活動。不僅解決了一大批疑難雜症患者的問題,同時展示了大醫精誠的古代針灸的精髓。這兩次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和社會效益,社會反響格外強烈。2015年01月27日《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題為《針灸專家“回家”》作了詳實報道。

(文/王新寬 圖/彩虹仙子 原載2016年6月15日 中國網、央視網、搜狐網、新浪網、救援網)

鏈接:

◆王新寬,男,漢族,陝西渭南人。20多年來,歷任中央媒體《中國西部時報》駐甘肅省記者站站長、西北信息導報咸陽記者站站長、甘肅省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宣傳部部長、中國德孝文化研究會甘肅分會會長、央媒百家協作聯負責人;世界易經中醫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針針承繼岐黃精神——重提甘肅岐黃特種針灸研究院和劉惠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