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
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编者按: 2016年6月15日,资深媒体人、中央驻甘肃新闻单位中国西部时报甘肃记者站首任站长王新宽先生采写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及刘惠珍主任的新闻报道,以《甘肃岐黄特种针灸:开慧予惠彰显岐黄精神》为题,在中国网、央视网、搜狐网、新浪网、救援网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三年后的今天,以飨读者要求,再次重发,希望更多的患者对这个研究院及掌门人刘惠珍了解。]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所刘惠珍主任在书房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三年前媒体报道情况

◆我们祖先将大天体(宇宙)对小天体(人)的影响归结为“天人感应”。

◆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位女子,给人第一感觉是洒脱、端庄;和她谈话,如沐春风;谈起中医文化,句句是“道”。一幅美丽的风景,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是岁月老人在造化后留下的杰作啊!

刘惠珍!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主任。

(编者注:研究院的前身是研究所)

认识刘惠珍,是在乐活公益一个义诊场合,她为几个失眠、颈椎病、神经麻痹、痛经等患者针灸。娴熟地用针、捻针动作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随后,记者有幸参加了她和她的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牵头组织全国知名的10多位针灸专家“平凉义诊”的尾曲——兰州民航空港大酒店义诊。那个场面,患者之多、症状之奇,如天女散花般大显身手......着实让我汗颜和惊叹!

◆谈起研究院为何命名为“岐黄”、“特种”?刘惠珍主任娓娓道来。“岐”指的是黄帝的臣子岐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确定为中华中医医术之根本。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在2016端午节大型公益活动义诊现场

◆ 有点传统文化底子的人,对古针灸普遍有点认识,至于“特种”,刘惠珍说,民间保存下来的针灸方法太多了,太有效果了,许多已经失传;随着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的推动,一些失传的瑰宝,通过一些有识之士逐步“找”了回来。基于此,经过和全国、甘肃省有关专家和领导多次酝酿筹备,于2014年10月13日,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所正式成立,随后批准更名为研究院。研究院从事民间中医特种针灸的研究、推广和传承;以挖掘民间中医特色医疗医技为己任,以“弘扬祖国针灸医学、传承中医特色医疗”为核心,秉承“慈爱、奉献、健康、快乐”的价值观,立足甘肃,放眼全国,继承“岐黄之术”,发扬“岐黄精神”,为祖国健康事业做贡献。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在2016端午节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 公益活动现场义诊

◆目前研究院已经吸纳了全国,包括黑龙江、河北、北京、新疆、山西、甘肃等省的三十多位身怀针灸绝技的特色中医的传承人和学者,从2015年起,已经组织了各种类型义诊活动30余次,其中两次奔赴甘肃省平凉市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参加“中国·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活动,留念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应邀参加“中国·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活动,并作大型义诊

◆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在2015年元月,长途奔波560多公里,到平凉组织以“走进皇甫谧故乡、让针灸回家”为主题的活动并祭拜针灸鼻祖皇甫溢;当年6月“中国·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他们应邀参加,并作了大型义诊交流活动。不仅解决了一大批疑难杂症患者的问题,同时展示了大医精诚的古代针灸的精髓。这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社会反响格外强烈。2015年01月27日《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题为《针灸专家“回家”》作了详实报道。

(文/王新宽 图/彩虹仙子 原载2016年6月15日 中国网、央视网、搜狐网、新浪网、救援网)

链接:

◆王新宽,男,汉族,陕西渭南人。20多年来,历任中央媒体《中国西部时报》驻甘肃省记者站站长、西北信息导报咸阳记者站站长、甘肃省民族文化教育促进会宣传部部长、中国德孝文化研究会甘肃分会会长、央媒百家协作联负责人;世界易经中医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针针承继岐黄精神——重提甘肃岐黄特种针灸研究院和刘惠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