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终其一生,不过是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终其一生,不过是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1.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有那么一段“打肿脸充胖子”的“光辉岁月”。

当然,与其说是“打肿脸充胖子”,不如说是外强内弱的“虚张声势”。

记得那是刚毕业不久。

那时,我在一家公司项目部负责日常的琐碎杂务,偶尔跑跑腿报送一下项目材料,然后也会代替领导参加一些不重要的但是必须到场的政府组织的各项会议。

正是由于这项工作性质特殊的缘故,我在外部一些商务场合露脸的次数越来越多,和他人接触的机会也跟着慢慢的增加了,有时候,甚至难免在一些公共场合,当众对企业的文化进行详细又全面的介绍。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成熟,也为了使自己演讲的内容更有说服力,带动企业的良好形象,我除了日常着装上选择成熟大气的风格外,也会特意对外虚称自己已工作数年,强调自己有着丰厚的经验,并强装出一副特别有能力的架势。

那时,对于自己制造出来的“小聪明”,我洋洋得意,甚是欣慰。

不过,假象终究只是假象。

或许是我看起来还特别稚嫩,也或许是我的表现不足以说服众人,有好几次,有一些同行在听完我“夸大其词”的介绍之后,都会忍不住轻声质疑。

当然,每次在面对这些质疑时,我都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态度将编织的谎言圆了过去。

就这样,我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的“谎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了生手装大V,不过这么做的结果通常是我表面故作镇定、强大,内心却着实空虚。

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我突然发现:这个看似美丽的“谎言”非但没有在工作上给我带来任何的便利,没有得到理想中领导的“刮目相看”,反而让我做事越来越没有底气。

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竟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么做是我自己想要的结果麽?我内心不由得泛起了质疑。

而伴随着这个问题的出现,也让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去重新思考和定义自己:

之所以会“面目全非”的扮演另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完全是我的自尊心在作祟,想要迎合大众的期望,也想要在领导面前证明我的能力,迫切的期望能得到外界、领导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因而抛弃了最初、最真实的自我。

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终其一生,不过是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2.

现在之所以想起这件事,是因为上午的时候,我的朋友纤纤突然告诉我,她觉得自己真的好累。

感觉到她语气里掺杂的一丝丝烦躁,我便带着疑惑的心情静静的听她发完了一场牢骚。

原来,因为一直都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她从来不敢忤逆父母对她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从小时候的学钢琴、报兴趣班乃至长大后的报考大学以及到现在自己所在的事业单位工作,全都是听从父母的决定。

最近,看着周围一些亲戚将孩子都送出国留学,她的父母便也打算将她送出国去读研究生,美其名曰:父母这一辈子没能看到和学到的东西,不能到你这里再重新上演了,你应该有一个大好的锦绣前程。我们都是为你好。

“你说,我都这个年龄了还留什么学呀?都工作两年的人了英语早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她不满的说道。

或许,你需要坐下来和她们好好的沟通一下,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有时候她们可能忽略了我们的真实想法。我中肯的给出这些建议。

她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停顿了片刻后缓缓的开了口,“如果从一开始我就拒绝她们的安排就好了,感觉现在的一切都不是自己喜欢和想要的,报兴趣班、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还有自己现在在外人看来艳羡不已的铁饭碗。

我也知道她们是为我好,只不过这份好太过沉重,感觉自己已经不能再承担了。有时候,细想起来,我只是不想让她们失望,也不排除想要得到她们的认同和赞扬,才会慢慢的成为她们眼中的自己。只是,我未曾想到,这样妥协的后果就是越来越找不到真实的自己。有好多次,我都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说实话,我也这么大了,真的好想听从内心的安排为自己活一回...”

我听着她娓娓道来的一番话,不禁哑然。

实话讲,我不知道她所谓的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得到父母的认同而做出的“让步”竟然让自己如此痛苦。

我想,除去父母的那些期待,她所有痛苦的根源,也许是无法接受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和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背道而驰”。

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终其一生,不过是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3.

其实,话说回来,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总是避免不了会沦陷在他人的“期望”之中。

不论是工作中领导对下属的期望,还是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在意或者太顺承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往往会让我们在虚伪的“假象”里不可自拔。

而期望,有时候会成为让我们前进的一种动力,有时候,也会成为让我们迫切想要摆脱的压力。

记得,之前看过的长篇小说《无声告白》中,父母将自己的期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莉迪亚身上,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莉迪亚也拼尽全力的迎合着自己的父母,被迫放弃了自我,尽管她内心深处痛苦不已。故事的最终,莉迪亚“不堪重负”,走向了不归路。

小说的作者伍绮丝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实的自己。

这真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

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现实生活中,身份的认同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并且经历的重大考验,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泰然自若的做到“我知道我是谁,我也知道我内心深处想要的和追求的是什么”,想要在合适的契机中找到最真实的自我,常常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时机,勇于并敢于自救。

不论我们身在何处,不管我们年纪是大还是小,或许,比起在他人的期望中惶恐的做一个最陌生的自己,还不如抛掉那层期待,丢掉重重的铠甲,将眼光聚焦到我们自身上,去遇见和迎接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终其一生,不过是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4.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做回自己?

我们每天都在他人的期待中不停的奔波劳碌,在期望与被期望中徘徊,在他人的言谈举止中刻画出一个个不一样的自我。

我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殊不知外界所有对自我的““期待”,其实都只是来源于我们自己。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一切外在的意象,都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反射。

有时候,放弃从外界渴求认同,用自己的真心去接纳和拥抱自己,才能告别过去,过的坦然,更能做不一样但是最真实的自己。

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终其一生,不过是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愿你能在喧嚣尘世,依然保有最纯真的自己。

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终其一生,不过是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