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玩”商用车ADAS前装 / 上海发布路测新指标

1


GGAI早7点 | 谁在“玩”商用车ADAS前装 / 上海发布路测新指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的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批次达标商用车中,共有79款申报客车获得LDWS和AEBS搭载。苏州金龙以26款车排名第一、宇通客车以25款车紧随其后。

供应商方面,极目智能共获得37款客车的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搭载,排名第一;郑州精益达以25款排名第二,Mobileye排名第三。

在AEBS方面,郑州精益达以25款排名第一,荣众科技以24款排名第二,清智科技、福瑞泰克分别排名第三四位。


高工点评


和乘用车不同,商用车ADAS市场,国产供应商优势相对比较明显。尽管在底盘控制环节,几家海外巨头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些国产供应商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也为国产ADAS供应商提供了绝佳的技术导入机会。

其次,过去几年大家争夺的商用车后装市场,已经是价格竞争一片狼藉。如今,随着相关前装ADAS法规的逐步落地推行,前装市场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从下个月开始,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将在此之前推出每月乘用车ADAS上险量数据报告基础上,重磅推出商用车前装ADAS配套数据及市场报告,敬请关注。

从此以后,企业再也不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要数据就找高工。


2


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市道路交通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场景管理办法(试行)》草案,在累积里程、时长、人工干预率为基本指标基础上,新增开放测试前后路段通行能力、自动驾驶模式与人工驾驶平均车速差为参考指标。

截至2019年年底,上海已累计准许开放测试道路124.5km,向18家企业发放66张(含示范应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牌照,测试里程超15.7万公里。


高工点评


基本指标,是自动驾驶企业自己衡量技术成熟度的参考依据之一,不过这些指标已经被吐槽多次。尤其是一些头部企业,更担心这些指标被其他企业超过,脸面挂不住。毕竟,越深入,越觉得这些指标值得商榷。

这次上海提出的新参考指标,还是比较接地气。路段通行能力,这是自动驾驶能否为城市本已经不堪重负的拥堵带来改观的真正考核指标。

而平均车速差,就更有意思了。不知道后面上海会不会公布每家自动驾驶测试公司的真实数据?看看到底谁是龟速行驶?


3


近日,一汽集团新投资5000万元成立的一汽(南京)科技公司,目标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布局。

新成立的一汽(南京)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以及大数据服务等。

在今年1月8日的新红旗品牌发布会上,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再次重申了红旗的目标:要在2020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


高工点评


传统的汽车产业链开始变得越来越扁平化,更重要的是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让产业链各方尤其是汽车制造商看到了改变过去组装工厂的传统固有角色定位。

看起来,大家都在努力打一场翻身仗,真正让自己不再受制于人。但结果是否能够真正达到预期,首先要打个问号?这条路不容易,不是有钱就可以达到目标,但没钱是万万不行。


4


4月9日,小鹏汽车全资成立广州小鹏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何涛。

经营范围包括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汽车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充电桩销售、汽车充电模块销售等。


高工点评


接上面的评论,传统汽车制造商是突然感悟,加快部署新技术、独立子公司加快软件的补缺。而造车新势力,则是摸着石头过了一段河,想着利用经验和技术,回头给传统同行搭个桥?顺带也捞点外快。


5


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于近日发生了工商变更,其注册资本从127.18亿元变更为155.17亿元,新增了近28亿元。

根据此前广汽集团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3月广汽乘用车销量为2.11万辆,同比下降37.58%%;一季度累计销量为6.25万辆,同比减少29.04%。


高工点评


不出意外,今年传统汽车制造商会有一次新的大调整。比较大的可能性是,把之前分拆或者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回归大家庭。


6


GGAI早7点 | 谁在“玩”商用车ADAS前装 / 上海发布路测新指标

3D感知和激光雷达公司Sense Photonics近日聘请了Shauna McIntyre担任首席执行官,其在汽车行业工作了25年,此前负责谷歌的汽车服务项目和谷歌地图的汽车项目。

Sense Photonics公司联合创始人Scott Burroughs是半导体激光组件工程和制造专家,自2016年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担任首席执行官,现在将担任总裁和首席创新官。


高工点评


这应该是今年第三家有公开信息披露的更换CEO的激光雷达公司。新CEO拥有什么样的履历,基本上就代表了这家公司下一个发展周期的重心。

Q公司,是把创始人踢走,然后来一个新CEO,也并非汽车行业出身。自然而然,不会把汽车业务做的怎么样。反正,赶紧把东西卖出去。

V公司,创始人也是让位,不过新CEO是搞技术。随后,一波营销策略调整让人诧异:比如在中国砍掉直销,换成各式各样的代理商。这样下去,别说IPO上市了,品牌都被搞砸了。

激光雷达行业,真的是乱象丛生。不过,也恰恰说明,市场还没到真正启动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