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抗疫,先摘“低處的果子”

小企業抗疫,先摘“低處的果子”

來源丨正則觀點(ID:ZHENGZEGUANDIAN)

作者丨錢越

2020年就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八分之一休止符之後命運來敲門,鐺鐺擋檔···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被疫情暫停了幾個月,然後大家都得重新調整全年計劃。對企業而言,不同類型企業受影響程度不同,本以為最難受的是服務業,一兩個月不能開門營業,現在看來出口型製造業企業受的影響可能會更長遠。

盤點了一下我們“杉果俱樂部”近30家中小企業成員,4家服務業企業,在短期停業後都已經開業,製造業企業有6家業務以出口為主,另外6家也有部分出口業務,整體看多數受到疫情直接的影響。如何應對,是個不小的問題。一季度已經結束,現在正在盤點每家企業的業務狀況,通過電話會議討論應對之策,以及接下來的行動計劃。對於所有企業而言,都可分為3至6個月短期,和1至2年長期兩類不同的行動目標。

短期目標我們喜歡稱之為“低處的果子”,Low hanging fruit, 字面意思是靠近地面樹枝上的果實(也最容易被摘取),在商業上喻指“容易實現的目標”。當下選擇做什麼,摘取“低處的果子”,3至6個月可以見到結果,對企業來說是第一重要的事情;第二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不做什麼。

01 成功經驗

朋友倪總曾在朋友圈分享過一家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這家企業在2011年作為Bosch子公司時,平均每天虧100萬歐元,2011年全年虧損4億歐元。從虧損走向盈利,這家企業重點採取了以下舉措:

第一,選擇有發展性客戶

第二,減少總工廠數量,原來在法國一個國家有四個工廠,目前整個歐洲就四個工廠;

第三,千方百計降成本,包括設計降成本、裁員降成本等。

第四,限制盲目投資;

第五,提升運營和溝通效率。

通過上述方法,目前這家公司全球15個工廠、員工5300人,2018年全球銷售額約10億歐元,每天都在賺錢。

看到這些措施,頗有似曾相識之感。我在2012年至2017年五年間,通過分析企業財務報表,客戶和產品等業務數據,分析診斷過150多家中小企業。儘管這些企業所處行業不同,遇到的業務問題也各不相同,但都有“低處的果子”這個共性特點,也可能是企業家自己的“盲點”所致。我們可以從客戶,產品,銷售,投資,這四個方面來尋找這個“低處的果子”,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

02 忌跨界投資

先說不做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審慎投資,不亂花錢”。

“憑運氣掙的錢,靠實力虧掉”這句話,用在中小企業家身上還是比較貼切的。“憑運氣掙錢”,用企業家的話說,是“掙行業的錢”。全球化產業大轉移,從80年代開始,特別是本世紀加入WTO之後的十幾年高速發展期,國內很多行業領域都是從無到有的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無論是出口還是內需。例如為房地產市場提供防水材料的企業,國內大大小小就有幾千家。近些年多個傳統行業開始進入成熟期,進入整合階段,企業開始要學會“掙管理的錢”,管理跟不上的企業開始虧損或者關門。

我在多個場合對企業家們進行調查核實,“靠實力虧掉”具有三個特點。首先,典型的虧法是企業家按照慣性的“機會”思維跨界投資不熟悉的行業;其次,這是較為普遍的行為,少有沒跨界投資虧過的企業家;最後,“虧掉的錢數與公司過去的盈利同量級”,也可能虧太多的我都沒機會見到。以一家河北唐山的企業為例,這家公司是個為鍊鋼廠提供配套服務的工程公司,做煙塵處理之類的工程項目。在供給側改革之前,鋼廠效益不好項目少,這家企業就開始尋找新的生意機會。“經朋友介紹,發現了一個好項目”,投資三千萬開始做一個化工項目,結果初期投資全部“沉沒”。跨界投資失敗出來學習,在我們建議下重新回到鋼鐵行業,發現還是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業務空間,而且是在公司能力範圍之內。

忌跨界投資,就是應對市場低潮的第一個“低處的果子”。反之,逆週期在本行業內擇機進行投資,提升企業能力,對於前幾年盈利水平較高,具備自有資金投資能力的企業,在充分評估後,倒是可為之舉。事實上我們有多位同學會繼續投資他們的現有業務,而不因為疫情因素終止之前的投資決策。

03 掙管理的錢

“掙管理的錢”,第一步就是“選市場選客戶”。

企業家在面臨業績問題時,都將銷售擺在第一位。常遇到的問題是“怎麼解決銷售問題?”。儘管這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但是會將事情本末倒置。“客戶第一”被當做一句口號,熟悉得讓人不假思索。事實上,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先從“客戶”開始考慮問題,無論是市場快速增長的順風期,還是像今天一樣遇到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在這個大的不確定性之下,我們對於市場與客戶永遠可以確定的是“有的好,有的不好”。國外市場進入低潮,國內市場快速回暖;有些行業遭遇打擊,有些行業逆勢增長;有些客戶陷入困境,有些客戶獨闢蹊徑。從業務上調整國內國外業務的重心,轉向服務國內客戶,業務重心調整是個選擇;有些行業下滑,有些行業持平,有些行業繼續增長,選擇重點行業是個選擇;同行業當中,客戶之間市場地位不同,收入規模不同,產品結構不同,盈利能力不同,等等一系列的不同,導致在困難環境下的業務持續能力不同,選擇有發展潛力的客戶也是個選擇。做這一系列的選擇,就需要開始對市場和客戶進行梳理和分析,開始進入“市場細分與客戶分類”,開始了系列管理動作。選對做好,“選對”市場與客戶,就是“低處的果子”。

“掙管理的錢”,第二步是開始“產品管理”。

業務不好的直接表現就是“產品不好賣”。不少老闆在此時進入一個誤區,開始嘗試推出更多的新產品,想用“做加法”解決問題。多數情況下耗費了資源,耽誤了時間。耗費的資源,不只是產品研發生產的資源,不成熟的新產品還會耗費客戶資源,消耗掉客戶對廠家的信任,也會減低銷售人員對公司產品的信心。

產品管理應當先做減法再做加法。“做減法”短期不能在收入上產生增量,但大概率在3-6個月內對利潤和現金流產生積極的效果。先認清今天公司的產品,那些帶來收入,那些帶來利潤,那些佔用資金,那些導流哪些變現,從多個不同角度評估現有產品結構下每個單品的價值。先做減法優化存量,再做加法創造增量。“先做減法”就是產品管理“低處的果子”。

“掙管理的錢”,在銷售上就是“選對做好”。

在銷售上最常見的錯誤就是試圖通過改變績效考核提升銷售業績,這是最本末倒置的過激做法。如果我們站在銷售人員的角度去想問題,在市場低谷業績下滑時,銷售人員在公司內部承擔了最大的壓力和收入上最直接的損失。公司管理層就像一個戰時的指揮部,指揮得當,我方戰損最小;指揮不當,付出犧牲而不能取得勝利。從銷售的角度,市場順風時比同行跑得快,逆風時比同行掉的慢,這兩種情形我們才是真正的贏家。

銷售人員最寶貴的是時間,一年都只有365天。無論哪個廠家的銷售,每天都只有24小時。選擇市場選擇客戶,本質上是為銷售人員選擇了能夠獲得最大利益的客戶目標,最有效的花費寶貴的時間。對產品進行梳理,選擇最有競爭力的產品讓銷售人員去推銷,是爭取最大的贏率。“選對”,就是“選對客戶,選對產品”。

針對目標客戶和重點推銷的產品,設計和優化銷售人員的營銷動作過程和產品價值主張,這是“做好”。我的看法是,你要在3至6個月的時間裡改變業績結果,提升銷售團隊的戰鬥力,公司管理層要做好“選對”,選對市場選對產品,銷售團隊匹配動作與話術。現階段用好銷售人員的時間,“選對做好”就是在銷售上“低處的果子”。

做最壞的打算,做好應對長期困難的思想準備。從“低處的果子”著手,從短期見效的目標開始,改善利潤,改善現金流,先求生存,再某發展。希望這些“低處的果子”,為我們選擇短期目標,提供一個思路。先決定做什麼,再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改進方法。重點是,先要明確哪些事情可以短期見效,提升企業生存能力,幫助企業“活下去”,請先想想什麼是你家“低處的果子”。

小企业抗疫,先摘“低处的果子”
小企业抗疫,先摘“低处的果子”小企业抗疫,先摘“低处的果子”

「黑馬商圈」 正式上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