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亿!报复性消费“流产”,报复性存款却来了

本周,我认为:市场呈现维稳态势,近期,必有两会消息。

这不,来了吗?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4月26日至29日在京举行。

常委会后,两会很快开幕,……,这就是盘面昭示一切信号!!!


人生出现重大不确定性时,想要有安全感,得三有:有房、有车、有存款。

央行公布数据:住户和企业存款都在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报复性消费没有,报复性存钱却来了,……


一、平均每天增加710亿

最新数据,一季度,全国人民币存款比去年第四季度增加了8.07万亿元,到3月末,存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万亿元人民币。

200万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呢?

2019年全年我国GDP也只有99.0865万亿元,而银行存款余额200万亿,相当于全国人民整整两年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不过更让人诧异的是新增。

其中,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去年6.31亿增加了28%。这8.07万亿存款里,住户存款6.47万亿占了大头,这是什么概念?

3个月91天,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有710亿资金涌向了银行。

这组存款数据,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报复性消费,只是一厢情愿!

很明显,经此一“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当危机真正来临时,奢侈品、口红并不会给人带来安全感,账户上的存款才能让人在家安心呆俩月。

同时,另一个数字更夸张,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了1.86万亿,比去年的3328亿暴增了5倍,表明央行开闸放出上万亿的水已经流到了企业手里。

4月15日,央行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元。

一边是央行和财政部千方百计要刺激消费、刺激投资,另一边是企业和局面拼命在存钱,这就导致了资金的“空转”。

意味着,钱并没有发挥钱的作用,而是躺在了金融系统里。


二、报复性消费言之尚早

储蓄的背面是消费。

在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储蓄多了,消费自然就少了。更何况,现在的收入一直在减少。

疫情确实带来了消费疲惫:

1、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

前两个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

2、3月CPI同比上涨 4.3%,没有延续前两个月 5% 以上的增长。

值得注意是,房租在CPI里面出现 10 年来的首次同比下滑,另外,食品烟酒、衣服、生活服务用品、交通出行价格也在下降。

买的少了,自然价格就降了。

比起报复性消费,报复性存钱显然更为现实。

你以为现在是疫情过后,然而现实是:

1、世界劳工组织预测,多达2500万人可能因此次疫情失业,劳动者因此损失的收入可多达3.4万亿美元,全球GDP将萎缩1%。

2、麦肯锡新冠危机报告指出,商业航天航空、旅游业、保险公司、石油天然气、汽车和时尚奢侈品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有的甚至要2021年下半年才能恢复危机前的水平。

既然钱包里的现金不会报复性增多,为什么要报复性消费呢?

所以,一切都言之尚早。


三、恐慌仍在,现金为王

问题来了,存钱的风险,其实一点不小。关键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

肉眼可见,为了应对危机,全球央行大放水,欧洲部分经济体已经进入负利率。

通货膨胀正在路上:

1、4月15日,央行进行了1000亿元的1年期MLF操作,利率为2.95%,较此前下调了20个基点。

直白讲,意思是央行又造出来1000亿元借给各大银行,借期1年,到期可能会续借,也可能会被收回。而借款的利率是2.95%,之前利率是3.15%。

下调20个基点是事件的核心。

2、整个一季度,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3、新一期LPR利率又要公布了

央行现在一轮放水的节奏是这样的:下调逆回购利率——当月中期借贷利率(MLF)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

下周一,也就是4月20日上午,新一期的LPR利率(贷款市场利率)就要公布了,在此情况下,不排除LPR利率会再次下调。

这也就意味着,宽财政、宽信用、宽货币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再只想着存款,那绝对会大幅跑输通货膨胀。

不过,目前在其他的经济体来看,疫情控制情况还不乐观。

唇亡齿寒,新冠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带来的经济寒冬,如果我们再报复性消费,不未雨绸缪,未来可能真的只能吃大米或者面条了。

8万亿!报复性消费“流产”,报复性存款却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