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疫情過後,春天終於來了。

這個季節最好是約上三五好友,週末爬爬山,弄點露天燒烤,小酌一番。微醺之後,如果能吟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樣的句子,是何等的愜意。

但如果你真的讀過《醉翁亭記》,就會發現其中暗藏著一縷淡淡的憂傷: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陽修

其實歐陽修(1007-1072)任滁州太守時,只有40歲,何以頹然白髮、號稱“醉翁”呢?

他鮮為人知的一面,實在是令人唏噓。

一、梅花香自苦寒來

如果說蘇軾是北宋文壇的巔峰,那麼在他沒有成名之前,歐陽修無疑坐穩了泰山北斗的位置。

不過和蘇軾比起來,這位前輩實在是個性格古怪的耿直boy。

歐陽修不僅長的不帥,拼爹也不行,他3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在“夫死從子”的時代,為了把歐陽修培養成大學生,母親鄭氏真是沒少下功夫。

她自制無限極口服液,給兒子補腦。別人用步步高點讀機,歐陽修只能拿著草根在沙地上寫字。家裡買不起書,他就去四處借書默背全文……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十年寒窗,一路開掛,歐陽修順利拿到了中學畢業證。在參加全國高考時,他的運氣卻總是不在線,連續復讀了兩次。

當時的主考官晏殊給出的批語是,這個年輕人心浮氣躁,鋒芒過露。

為了轉運,歐陽修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卻被同學王拱辰穿走了。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的高考結果出爐,王拱辰高中狀元,歐陽修卻排在二甲第十四名。

真是太有戲劇性了!

歐陽修的墓誌銘上,依然留有當年殿試未能奪魁的遺憾。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人生自是有情痴

好在歐陽修的BOSS錢惟演惜才如命,讓他在洛陽度過了一生中最閒適的時光。

《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宋朝的上元夜相當於情人節,有五天的小長假。繁華一如往昔,卻再也找不到曾經的佳人。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這首《生查子》像極了巧克力,甜中帶苦,愛意綿長。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撫今追昔,時光交錯,似乎成了歐陽修詞作中的一個基調。

《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這首詞是懷念好基友梅堯臣的。梅堯臣是宋詩的開山鼻祖,作品曾入選過小學課本:“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去年此時,攜手遊春;今日分別,相會無期。人生聚散總是如此匆忙,離愁別緒在心頭久久徘徊。

時間上的層層推進,不免讓人傷感,展現出歐陽修早期雋永而深刻的文風。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厄運總是容易找上原本就不幸的人。

友人剛剛離開洛陽,歐陽修又迎來了夫人去世、錢惟演調離等一系列打擊,難以排解的悲涼湧上心頭:

《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明月與春風,本是無情之物。但在情痴歐陽修的眼裡,風月皆成為引人傷心斷腸的意象。

無盡的哀傷和惆悵,卻偏偏在結尾中又現灑脫——“直須看盡洛城花”,這也是歐陽修性格中,一個最大的特色。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對此極為欣賞: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行人更在春山外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歐陽修被召回帝都,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偶像:范仲淹。他兩度參與范仲淹的國家體制改革,旋即捲入政治漩渦。

保守派們憑藉歐陽修的一首《望江南》,羅織了一個他“與外甥女亂倫”的罪名。

《望江南》

江南柳,葉小未成蔭。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閒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

歐陽修年輕時確實寫了不少豔詞,但這首能否證明他對外甥女早有“輕佻曖昧”之心,已無從可考。

但是經過不良媒體的炒作,水軍噴子的造勢,不堪輿論壓力的宋仁宗立即將歐陽修貶至滁州。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沿途是雜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盡頭是隱隱的青山,而故鄉和親人,在更遙遠的青山之外。眼中所見與心中所想悠然神會,不知感動了多少後人。

剛滿不惑之年的歐陽修就這樣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心理防線被徹底摧毀。他開始寄情山水,借酒消愁,無意間寫成的《醉翁亭記》,也為當地留下了一個5A級景區。

政壇上的不幸,卻是文學史上的大幸。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到底什麼才是真的人生,恐怕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相同。但及時行樂,無疑是其中最暢快的一種:

《朝中措》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世人都認為他醉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醒。

歐陽修現身說法,直言相勸那些剛剛步入公務員行列的人:仕途的最高境界,是熱愛生活、莫負自己。這其中也包括他選出的文壇接班人:蘇軾。

歐陽修雖然是高度近視,但看人的眼光卻相當的準。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四、淚眼問花花不語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被召回京,吸取了朋黨之爭的政治教訓,他開始致力於修史著文:與宋祁同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

殊不知,北宋的官場波譎雲詭,一場更大的暴風雨即將到來。

公元1063年,仁宗皇帝駕崩,身後無嗣。由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趙曙繼位,是為英宗。

圍繞著是叫仁宗為皇父,還是稱親爸爸為皇父的問題上,朝廷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支持後者的歐陽修、韓琦一派最終獲勝,卻因此得罪了大多數持正統價值觀的士大夫階層。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俗話說,聰明的人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但歐陽修卻做到了。

隨著英宗的早逝,歐陽修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政敵們藉機攻訐,揭發他曾有“與長媳亂倫”的醜聞。在極度推崇倫理綱常的宋代,這顆道德炸彈,徹底終結了他的政治生涯。

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心灰意冷的歐陽修歸隱潁州(今安徽阜陽),自號“六一居士”:藏書一萬,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吾一老翁

回顧自己的一生,歷經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仕途坎坷,黨爭激烈,最後只剩一聲嘆息: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一年後,歐陽修溘然長逝。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陽修是宋朝第一代文學領袖,他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唐代古文運動以後的又一次極其重要的進步。

一生大起大落,卻活出自我,堅持原則的他,經得起後世給予的所有讚美。

但他更懷念的,也許是那年的上元節,一個擦肩而過的故事,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被吟誦了一千年的浪漫夜晚。

【品讀宋詞】(第七期)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