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导致宋朝屈辱近三百年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赵匡胤

我们现在只要提起宋朝,总是会伴随着“积贫积弱”这个词一块出现。因为宋朝实在是太过于弱小了,它一直被在它北面的异族政权牢牢地压制,可以说基本没有还手的余地。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宋朝的兵力太过于弱小。所以很多人都把这归结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身上。

觉得就是因为他一直的打压武将,重用文人,这才导致了宋朝之后的兵力衰弱。虽然说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这却也是无法避免的局面。因为我们只需要看一下他的起家之路,就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择打压武将了。但是如果说赵匡胤是造成宋朝兵力衰弱的根本原因,那可就不太对了。

谁才是导致宋朝屈辱近三百年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赵匡胤


赵匡胤时期宋朝兵力

首先就是在赵匡胤在世的时候,宋军的整体实力还是很强大的。比如宋朝接连灭亡了周围的几个国家,并且还是在一方面进攻别,另一方面还要防治辽国的入侵的情况之下。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宋朝还是轻而易举的接连灭亡了周围的国家,基本完成了统一。

另外就是在对待辽国的态度上,赵匡胤时期宋朝对辽国一直采取的是战略进攻的态度。并且与辽国之间的战争,大多数都是以宋朝胜利而结束。就比如在赵匡胤亲征北汉的时候,北汉皇帝向辽国求援。辽国派出了两路救兵,并且都是几万人的辽国精锐铁骑。

谁才是导致宋朝屈辱近三百年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赵匡胤


但是这两路奇兵,一路被何继筠仅仅率领了几千人的军队击败。另一路被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的韩重赟重创,直接被打的退出汉地。甚至还出现了田钦祚这样的以三千人马,追着前来犯边的辽国六万人马打,而且还打赢了。

所以说宋朝的兵力,最起码在宋太祖赵匡胤那个事情是不逊色于任何人的,并且对待辽国的态度一直都是采取进攻态度的。而宋朝对待辽国态度的转变,正是因为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的“雍熙北伐”失败。所以这才导致了宋朝开始由进攻逐渐变为防守,并且之后的时间宋朝也就一直也没抬起头来。

谁才是导致宋朝屈辱近三百年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赵匡胤


赵匡胤对待文人的态度

现在有很多史料证明,赵匡胤其实是很瞧不起那些文人的。而他之所以选择文臣,只不过是因为在他看来文臣的危害比武将小多了。因为在他看来,文人作乱一刀子下去就能解决。但是武将就会比文臣麻烦很多。

况且赵匡胤连他的宰相赵普都嘲讽,还怎么指望他去尊重文人。比如有一次吴越王钱俶给他送来了很多的金子,结果被刚好溜达过来的赵匡胤看到了。然后赵普就对赵匡胤说我不知道这是金子,要是知道绝对不会收下。但是赵匡胤却说,给你就收下,他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文人做主呢。所以说其实赵匡胤是很瞧不起文人的。

谁才是导致宋朝屈辱近三百年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赵匡胤


赵匡胤发现的问题

赵匡胤毕竟也是一个马上皇帝,所以说贯彻宋朝始终的一个大问题赵匡胤已经发现了。那就是宋朝的“冗兵”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宋朝的心腹大患,也拖累了宋朝的兵力。所以赵匡胤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也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那就是在赵匡胤打算迁都,而迁都的地方先是洛阳,然后在逐渐转向长安。因为开封不适合作为一个都城,一马平川,没有天险,所以只能靠大量的部队来保护。但是赵匡胤选择的这两个地方,那都是有天险作为自然屏障的地方。

谁才是导致宋朝屈辱近三百年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赵匡胤


但是赵匡胤的这个办法,却被他的弟弟赵光义给否决了。所以这就导致了宋朝“冗兵”的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造成了大量的兵力浪费。如果是宋朝真的迁都,迁到长安,那么可能也就不会发生“靖康之耻”了。因为长安可是一个连后世强大的蒙古铁骑都没能正面冲进去的地方。

谁才是导致宋朝屈辱近三百年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赵匡胤


但是可惜赵匡胤死的太过于突然,以至于他的办法都没能实现。所以说宋朝积贫积弱的情况基本和赵匡胤关系不大,因为他的生命忽然结束。宋朝原本发展的道路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偏离了它的原有轨道。所以与其说宋朝积贫积弱的底子是赵匡胤搞得,不如说是赵光义的缘故。以为宋朝是在他的手底下,开始转变了原有模样。对此,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宋史▪太祖本纪》、《宋史▪太宗本纪》、《宋史纪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