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內心脆弱敏感的人,這些話你一定沒少聽過:

“別那麼嬌氣,堅強一點!”

“是你想多了,人家並沒有責怪你的意思!”

“收起你的玻璃心,職場不相信眼淚!”

……

無論是勵志的雞湯文,還是傳統的教育,都在向我們傳遞著這樣一個觀點:敏感是不好的,玻璃心是不對的,做人一定要豁達要堅強。

如果你也曾經為自己的“玻璃心”痛苦過,一心想讓自己更堅強更勇敢,結果卻是更受傷,那麼很有可能你還不知道自己是一個“高度敏感者”。

“高度敏感者”最早由美國心理治療師、大學教授伊萊恩·阿倫最提出,作為高度敏感研究領域的先驅,她的這本《天生敏感》幫助無數的高度敏感者重新認識自己,並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伊萊恩·阿倫教授的研究發現,高度敏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特質,一部分來自於遺傳,使高度敏感者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殊神經系統;還有一部分來自於成長過程,尤其是嬰幼兒時期安全感的獲得與缺失。高度敏感和其他特質一樣,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每個物種群體裡都有15-20%的個體具備這種特質。

更重要的一點是,高度敏感並不是缺點,逃避或者強迫自己“改掉”才會帶來更大的傷害,而當你能夠接受真正的自己,你會發現就算不夠開朗豁達,你也一樣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天生敏感》的作者伊萊恩·阿倫教授本人就是很好的例證。作為一名高度敏感者,她曾一味的逃避,最終藉助心理治療才度過最難熬的時期。這段經歷讓她開始對高度敏感群體的研究,作為專業人士幫助更多的人。

01 怎樣確定你是一個高度敏感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敏感或脆弱的時候,但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通過自我調節,堅強振作,修復自我。 “高度敏感者”卻會很容易被這些政治正確,自己卻無法做到的事情打擊到,併產生深深的自我懷疑。

因此,儘管高度敏感這個特質普遍存在於每個人的身上,但被稱為高度敏感者意味著,它已經對你正常的生活造成了實質性的影響。《天生敏感》給出了一個這樣的測試,幫助你判斷自己是否是一個真正的“高度敏感者”。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如果你回答“是”的問題數量大於等於12,你很有可能屬於高度敏感者。

如果回答“是”的問題數量小於12,但你覺得這幾條就是在說你本人,你也很有可能屬於高度敏感者。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高度敏感者與性格內向還是外向無關,與性別也無關,並不是內向的人就一定敏感,大大咧咧的人一定不敏感,也不是女性就一定比男性更敏感。事實上,有一部分大大咧咧的人也是高度敏感者,他們大大咧咧的性格是為了避免自己過於敏感的內心受刺激,而激發的出的一種保護機制。

我有一個同事,面試的時候表現的非常開朗大方,但實際接觸之後我發現,她確實非常優秀,積極認真,但她做事情又非常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錯什麼,而且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儘管我告訴她,新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犯錯,因為做得多才會錯的多,也才能學的多,但她依然很難放開自己。

這個姑娘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外表活潑開朗,但內心高度敏感。她並不是故意的,但是她顯然非常害怕犯錯,並且不知道要怎樣處理犯錯帶來的影響。實際上,對她來說害怕犯錯這種情緒帶來副作用,已經遠超過錯誤本身了。

02 高度敏感到底意味著什麼

伊萊恩·阿倫教授用DOSE公式概括了高度敏感認識的主要特徵:

D:depth of Processing ,處理信息的深度

O:Easily Overstimulated ,更容易受到過度刺激

E:Emotionally Reactivity and High Empathy在感情方面易受觸動

S:Sensitivity to Subtile Stimuli 對細微的刺激非常敏感

高敏感者的神經系統會對來自環境的各種信息進行深度的處理

所以他們的直覺相當敏銳,甚至有所謂的“第六感”。比如他們總是可以憑直覺猜到誰和誰在一起了,以及同事對自己有好感還是有敵意。這些直覺未必每次都是正確的,所以人們會認為“直覺”不靠譜,並傾向於認為是高度敏感者“想多了”。

但實際上,高度敏感者並不是憑空捏造的這些結論,這是他們對於環境中非常多的信息不自覺的加工的結果,比如對方的微表情,小動作,高度敏感者可以很輕鬆的找到各種蛛絲馬跡之間的聯繫,並自然而然的得到結果。

這種特質賦予高度敏感者極強的創造力,他們可以源源不斷的迸發很多靈感,因此,很多傑出的藝術家、科學家也都具備高度敏感的特質。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高度敏感者更容易受到過度刺激

有的高度敏感者會特別怕疼,怕冷,怕一些奇怪的味道,就是由於哪怕是同樣的刺激,他們會比普通人感受的更加深刻。

《天生敏感》裡面介紹了兩個異卵雙胞胎兄妹羅布和麗貝卡的例子,小男孩羅布就是一個典型的高度敏感者。有一次伊萊恩教授夫婦替兩兄妹的父母照顧他們,儘管前一晚上兩個孩子知道是伊萊恩阿姨在照顧他們,但是當他們睡醒之後發現父母不在身邊時,羅布的反應是異常激動的尖叫了起來,麗貝卡則可以非常淡定的給伊萊恩夫婦說早安。

同樣是發現父母不在,這件事帶給羅布的刺激顯然被放大了很多,他敏感的神經豐富的想象力會放大這件事帶來的刺激。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高度敏感者在感情方面易受觸動

我從小到大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特別容易哭,後來我發現,只要電視劇裡出現抱頭痛哭的鏡頭,我就會跟著流下眼淚,神奇的是,有的劇我都不知道劇情什麼,僅僅是隨便放著看而已。

小說、影視劇中的情節和畫面,使得高度敏感者產生非常容易產生代入感,彷彿就是你本人在經歷那些撕心裂肺的生離死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看戰爭、恐怖之類的劇。讀了《天生敏感》釋懷多了,我只是比較容易感同身受而已。

好的一面是高度敏感者會比普通人更容易“懂得”,並富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是很好的傾聽者。當你失戀了或者心情不好時,他們一定是最懂得你感受的人。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高度敏感者對細微刺激也非常敏感

安徒生童話中的《豌豆公主》就是典型的例子,隔著二十床羽絨被,她依然能感受到有一粒小小的豌豆硌的自己徹夜難眠。現在人們常常說的“公主病”大概也有這個意思。

然而,事實是並非高度敏感者願意有這樣的“特殊功能”,對細微刺激敏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尤其是當它們只對你產生困擾的時候。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03高度敏感者應該正視自己的感受

高度敏感作為被主流文化有些貶低的少數群體,確確實實會比非高度敏感者過得辛苦一些。比如同樣是被老闆批了一通,高度敏感者可能要消化好久才能處理掉這件事帶來的負面情緒,“想開點”、“瀟灑些”、“不要在乎”這些話對他們沒有任何作用。學會和高度敏感相處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正視,並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很多研究者認為,敏感性來自大腦中“行為激活”和“行為抑制”兩個系統的平衡,前者負責尋找新鮮刺激,後者則負責保證安全。

按照這種理論,會產生兩種類型的高度敏感者:

類型一:一般程度的“行為抑制”系統+更低的“行為激活系統”,這類高度敏感者通常非常沉默,我們常常誇讚有一些小孩子很安靜卻很懂事,就很有可能是這種類型。

這樣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嬰兒時期被忽視時,他們的表達(哭鬧)沒有得到正視,因此他們學會了另外一種處理外界的刺激的方式——屏蔽,屏蔽刺激,也屏蔽自己的感受。這類孩子長大之後,你會發現很難知道他在想什麼,因為他什麼也不會告訴你。所謂小時候很懂事長大了卻很費心就是這麼來的。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類型二:強大的“行為抑制”系統+活躍的“行為激活”,前文中提到的羅布就是這種類型,儘管他非常謹慎,但他也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膽小和勇敢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會綜合出現在這類高度敏感者身上。

這類孩子會用常人看來非常誇張的反應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尖叫、大哭,此時父母可以做的是,首先告訴孩子自己接收到了他的信號,然後引導孩子學會用溫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絕對不能為了耳根清淨粗暴的讓孩子閉嘴,這樣做你只會收穫一個更加“無理取鬧”的熊孩子。在羅布媽媽的引導下,羅布逐漸學了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是高敏感者學會與自己和其他人相處的重要基礎。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高度敏感者,高度敏感者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可以正視這些感受:

“我不喜歡油煙的味道”,

“緊張的工作情緒真的讓我覺得很累”,

“大聲吵吵會影響我的思考和判斷”

……

正面的表達自己的不愉快和不舒服,給他人瞭解我們感受的機會,能使我們學會信任他人的幫助,克服高度敏感帶來的恐懼。

04 高度敏感者應該怎麼辦

伊萊恩教授在《天生敏感》中為高度敏感者提供了各種測試,以便我們判斷自己的初步情況,同時,她還給出了一些建議幫助高度敏感者來改善高度敏感所帶來的緊張、焦慮和恐慌。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第一, 瞭解自我

伊萊恩教授建議我們像對待嬰兒一樣對待我們身體的感受,你越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恐懼在什麼,才有機會去面對它,解決它。忽視自己的感受,或者厭惡自己的“脆弱”只會讓你越來越迷茫和痛苦。

第二, 重塑過去

重塑過去的本質是“重構”自己的感受,是指“在新的背景中、通過新的框架、以新的方式看待某個事物”。

伊萊恩教授建議我們選擇生活中3次重大變化或意外事件:一件很糟糕的,一件不好不壞的,一件好的,然後進行以下三個步驟:

1. 想一想你對這項變化的反應,一直以來是怎樣看待這項變化的;

2. 根據你現在對於身體自動運轉的理解,評判自己當時的反應;

3. 想一想現在需要做什麼。

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時間的持續。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第三, 療愈自我

幼年時深層的創傷對高度敏感者影響尤其重大,你可能會退縮,不願意揭開自己的舊傷口,那種感覺光是想著就覺得很疼。但如果我們想嘗試一種更輕鬆的生活,這是值得鼓起勇氣試一試的。如果情況特別嚴重,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自己完成。

第四,面對外部世界

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會帶來各種刺激和挑戰,使得高度敏感者本能的想要逃避。但是高度敏感者要了解自己的價值,我們可以為社會和他人做很多事情,更要相信我們是有能力應付這些事情的。

面對外部世界時,既不勉強自己過度參與,也不可以放任自己逃避退縮。在和外部世界交往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狀態就好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高度敏感”而已

從這本書開始,認識並接納一個全新的自己,並好好的愛他/她。當上帝給了我們的傷口,有可能是為了讓我們長出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