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武漢馳援:沒有桂冠,也不想做英雄

一個人的武漢馳援:沒有桂冠,也不想做英雄

看了莫仁雲的事蹟,說實話,我的心裡充滿了對無名英雄的欽佩和致敬。

他是廣西忻城縣思練鎮個體戶醫生,開了一家中醫診所。疫情期間,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他暫停了診所營業。

武漢人正在遭受的苦難令他心神不寧。他是一個醫生,對於病人有著天生的仁愛,救死扶傷,懸壺濟世,那才是醫生該做的事。自己的診所營不了業,那就去武漢,去抗疫一線,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醫者仁心儘可能地挽回病人的生命。何況,武漢,也真的需要醫生。

她的妻子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武漢是疫區,很危險,哪裡每天都有人感染,有人死亡,要是丈夫不幸感染了,那怎麼辦?那麼多大醫院的醫生護士都有組織地前去馳援武漢,不論怎麼也輪不到一個鄉鎮掛牌的個體中醫前往一線吧?妻子不是對武漢冷漠,而是她對丈夫的愛太過熾熱,為了丈夫,為了自己,為了他們這個小家,她不願意丈夫千里迢迢去冒這個危險,這是一個女人對丈夫和家庭愛和責任的關切與表達。

但是,莫仁雲要去,他自幼受家人教誨,做人要行善積德,無論如何也要到武漢去。

沒有辭別,沒有壯行,他一個人,胸懷責任,揹負行囊,帶著家人的牽掛和不捨,踏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

到武漢之後,他組建了自己的團隊,負責40多個病人。他們採用了純中醫的治療方法。儘管有人對這種療法存有疑惑,但是,事實勝於雄辯,在他們的救治下,所有病人健康狀況不斷好轉。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莫仁雲順利完成了救治任務。

在鄂隔離期滿,莫仁雲接受了兩次核酸檢測和肺部CT,結果均顯示正常。之後,他乘坐火車返回了家鄉。

一個人的武漢馳援:沒有桂冠,也不想做英雄

沒有辭行的專車服務,沒有市民的夾道歡送,沒有隆重的水門接機,沒有媒體的特寫報道,他不屬於任何一家醫院,任何一支醫療隊,他只能悄悄地隻身前來,然後,默默地孤身而往。

或許,在莫仁雲看來,那些浮華的世俗表達並不重要,當初不聽妻子的勸告選擇來武漢,他可從來沒有想過那些披戴鮮花的風光與榮耀。一個人是孤獨了些,可他沒有心裡不平,因為,他以自己的醫術和能力挽救了病人,慰藉了良心。

車站有人來接。五個人,分別是他的妻子和四位朋友,一束鮮花,四張紅紙打印著歡迎標語,寫著“歡迎凱旋”。

如此場面著實有些冷清寒酸,看上去卻不像迎接英雄歸來的樣子。可就是這樣簡單的儀式,莫仁雲都覺得愧不敢當。他說:

我這次到武漢做志願者,只是帶著一份醫者的責任和一顆真誠救人的心,並沒有想過要做什麼大英雄。大家如此禮待我,我受之有愧,唯有感恩。以後,我會保持初心,國家任何時候需要我,我都將積極衝鋒在前,盡我所能出一份力。

世道和平,生活安寧,我們不希望英雄輩出,有英雄,就有風險,有犧牲,就有親人生死別離,家庭支離破碎。然而,疫情來襲,如果沒有那些日夜奮戰捨生忘死的平凡英雄,我們又如何能戰勝病毒,挽救生命,如何能讓疫情肆虐的苦難人間重新復原朗朗乾坤國泰民安?

一個人的武漢馳援:沒有桂冠,也不想做英雄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莫仁雲就是英勇的孤膽英雄。與他一樣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人還有很多,如在湖北大中中醫院做志願者的安陽女護士劉曉會,不僅要承擔病人的護理工作,還要做保潔,打掃病區衛生,做後勤,為病人送飯打水,甚至是做維修工,她隻身一人,無單位無委派無後援,堅守50個日夜直至護理病患全部出院;如安徽小夥劉建汝在武漢做志願者,來之前簽下遺體捐獻協議,將生死置之度外,不顧父親跪求,決然馳援武漢,在武漢,打掃衛生、搬運貨物、送餐,什麼都幹,還捐出價值20萬的物資。他們沒有組織,沒有保障,沒有迎接,沒有歡送,他們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將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熱血默默地奉獻給武漢。

所有的褒獎都不足以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所有的榮光都配不上他們孤獨地迎難而上,因為,他們選擇了一條一個人的馳援之路,那條路,既沒有載譽而來的風光,也沒有戴冠而歸的榮耀,只有使命盡,良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