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孫皓,自幼聰明機智,比司馬炎精明強幹。他是孫權之孫,孫和之子,到孫皓時剛傳四世。當景帝病危時,曾將太子孫堂託孤於丞相濮陽興及左將軍張布。但兩位大臣卻認為孫和之子孫皓“才識明斷”,宜奉為君,便違背景帝之遺命,迎立23歲的孫皓登基。孫皓即位之初,頭腦清楚,言談機智,處事果斷。他曾下詔開倉放糧,賬濟貧民;也曾將宮女蒙出,婚配無妻漢;又毀掉苑面,放猛獸歸山;百官量材使用,安排比較妥善,儼然有明主之風。如繼續保持謙誠,從流納諫,重用賢臣,必能和西晉長期相持,可望統一全國。晉國雖大,但統治階級腐朽無能,軍事上也不及孫吳訓練有素。

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孫皓憑這些有利條件,吞掉西晉做全國之君是有可能的。然而,孫皓劣性難改,即“粗暴驕盈”,六親不認,使吳國上下大失所望。孫皓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孫皓的失德之一,是寵信奸侯,“忌勝己者”,這是他的致命弱點。歷史有鑑,重賢者治,寵佞者亂。而他卻相反,棄賢重侯。中書令張尚,能言善辯,處事敏捷。孫皓自知不及,積怨至恨,在一次宴會上,借張尚酒後“不敬”之罪收監處死。相反,他專聽奸佞阿諛奉承,殘害忠良。或妄興福役,禍國亂政。中郎將張傲,陷害賢良得寵,他上疏孫皓請設“彈曲”20人,名為糾正不法官吏,實則讓吏民互相告發,使雙方訴訟缺理,然後各個收監,再從犯人身上詐取錢財。

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孫皓說他“忠心”,給他封爵賜位。樓下都督何定,候眉得寵。他曾藉口為御廚捕免改良膳食,責令京師諸將,各獻良犬助捕。此令一下,朝廷內外將領,為討好皇帝,不遠千里尋求獵狗。一時狗價猛漲,數十匹維絹換狗一頭。買來後,再給獵犬配上華麗絲帶。這樣,建業城內組成一支兵犬大隊,一兵一犬專伺獵捕。然而,野免何曾有多?於是何定又調發江邊伐木士卒,為他們驅鹿打獵,弄得老兵弱卒飢寒交迫,怨聲載道。何定不僅出盡壞主意,且報復性強。少府李助,家有千金。何定託人求婚,被李勒拒絕。為此,何定專與他過不去。李助全家上告,結果,凡“尺口”以上家人,全被何定誅殺。

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吳國上下無人不知何定專橫,也無人不痛恨這個奸侯,而孫皓反認為何定“忠勤”,賜爵封侯、大加表彰。孫皓後期,國無一年之儲,家無徑月之蓄,已經是家淨國貧了。然孫皓則說:此輩治國實賢,天下是太平的。孫皓失德之二是用人心疑,拒諫飾非,殘殺賢臣。孫皓一向“惡人視己”,群臣上朝或面君,都不敢舉目。朝臣只要正視孫皓一眼,均遭痛斥或殺踐。對臣僚極不信任,專設黃門侍郎十人,終日待立其側,尋找大臣的過錯,然後加以罪罰,手段甚殘。在一次宴會上,王蕃飲酒過量,伏案沉醉。孫皓疑他裝醉,借不敬之由當眾殺於朝堂,首級拋于山野,讓虎狼爭齧,其家屬徙於廣州。尚書熊睦,見孫皓虐待大臣,微有所諫。

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孫皓即命黃門郎以刀環撞殺於朝堂,使熊睦體無完膚。中書令兼太子傅賀邵,多次上書言政,言辭至懇,切中時弊。皓深以為恨,便以“謗毀國事”為由罷官免職。賀邵為此憂憤成疾,中風不語。孫皓疑其有詐,使黃門郎百般觀察拷打,終無一言。最後竟“燒鋸斷其頭”,將眷屬徙於臨海。皇后之父腺牧,任宮廷衛將,常參與政務。朝臣以為他是國丈,多次推他出面上諫。滕牧為同僚代言,婉轉相勸。結果,皇后失寵,滕收也貶官蒼梧,赴任時優死於途中。會稽郡守車浚,為官清正廉潔。旱荒之年曾上表請求娠貸,孫皓反認為車酸“欲樹私恩”,造人就郡中斬首。就是逆立孫皓為帝的濮陽興和張布,也因進諫規勸被系,並夷其三族。由於孫皓恣情任性,用人心疑,刑罰殘酷,使文武百僚人不自保。

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10年中,被殺戮的忠臣達40餘人,遂使上下離心,都不為王朝盡力。孫皓的猜忌心理,帶有祖傳遺風。孫權後期用人多疑,官吏多存戒心。他迫令邊的督軍和將軍們,交出妻子做人質,如有通敵、叛逃,便殺戮其妻子,甚至夷其三族。孫皓的失德之三是沉迷女色,荒廢朝政。孫皓有後宮五千人還嫌不足,常使黃門侍郎遍行各郡科取將吏之女。並下詔,凡二千石臣吏的小姐,必須歲歲造冊上報。年到十五六歲者,須經黃門侍郎一一簡閱,簡閱不中方許出嫁,甚至下詔禁止百姓婚姻。這些黃門使者奉旨選美,專橫州郡,有錢則拿,無錢帶人,弄得有女人家日夜不寧。自滕皇后失寵後,佩皇后玉璽者多不勝數。孫皓如此遊戲後宮,沉面女色,使許多奸吏仿效,這種歪風加速了孫吳的崩潰。

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孫皓的失德之四是酗酒作惡,借酒戲弄殺害公卿。孫皓好酒,有百觚之量,此國家不幸之兆。凡酒色之君,無不亂邦喪國,桀、紂都是先例。孫皓自己好酒不說,又常以酒宴會公卿,每次酒宴就是一整天。凡舉行酒宴,公卿大臣被強制出席,不管會飲與否,都以七升為限,喝個酪酊大醉。酒醉後,孫皓專使黃門郎盤底問根,以揭眾卿之隱私奚落。還令諸臣互相揭短,以此取樂。群臣酒後忘情,醜態百出,未免有失君臣之禮,孫皓則以不敬之罪令黃門郎牽出,先挖眼目,後剝面皮,弄得死活不得。

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在孫皓惡作劇導演下,大臣及皇族幾乎被他殺光,眾卿一聞酒宴,面無人色。著名學土韋醒,年已70,向來飲酒不過二升,當孫皓垂青時,常令其以茶代酒。韋曜失寵後,因酒醉失禮,揭短時又不尊命,孫皓以“不盡忠”當場收監殺魏,家屬徒於零陵。孫皓的失德之五是窮奢極欲,勞民傷財。孫皓為了享樂,開始把國都從建業遷到武昌,並令揚州百姓逆水上游,進貢江下特產,弄得百姓困苦難熬。後來覺得新都不如舊都風華物美,又下詔回遷。在建業大興土木,建照明宮,開大花苑,修土山樓觀,還令百官入山採木,揮霍無度。

三國時期昏主孫皓,劣性難改失德亡政,使江東英雄為之憤恨

吳宮美女,以金作華燧、步搖,令宮女互相追逐捕打,從早至晚笑聲不止。工匠趁機偷盜,金庫全被盜光。孫皓所寵愛的玉妃死了,他痛苦思念,數月不朝。令人作家,刻柏木為人,以俑為兵,用金銀珍玩陪葬,揮金如土。就在孫皓任性胡為,大做黃樑美夢之時,西晉已造戰船、練水師、集結大軍部署滅吳。公元280年,晉軍由王溶統率,六路出師。陸軍鼓震馬馳,勢如破竹,吳軍望風歸附。水軍燒斷江上鐵鏈,直抵石頭城下。孫皓至此才發出哀嘆。自知氣數已盡,便身面塗泥,捆綁身體,抬著棺材向晉軍投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