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 解圍原料藥“斷供”困局:中國抗疫原料藥出口逆勢增長,企業業績明顯提振(附主要上市公司名單)

印度政府4月7日決定取消24種原料藥及其成藥製劑的出口禁令,在此背後,全球原料藥正面臨著一場“斷供”的危機。

疫情蔓延造成生產停滯、物流不暢,全球原料藥供應面臨風險。印度此前將26種原料藥及其成藥列入禁止出口名單,此後又將羥基氯喹類藥物追加至禁止出口之列,並封鎖全國,更是引發了全球對藥品尤其是抗生素“斷供”的擔憂。

關鍵時刻,中國表示將加大力度向國際社會供應原料藥,維護全球醫藥產業供應鏈安全,而中國原料藥的充足供給正是印度取消原料藥出口禁令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4月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介紹,受近期物流運輸等困難影響,中國原料藥實際出口量較去年減少了20%左右,但與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的原料藥出口卻實現了逆勢增長。

其中,中國維生素C年產量約15萬噸,佔全球產量的90%以上,今年一季度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出口卻同比增長了10%左右;中國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年產量近8萬噸,佔全球產量的60%以上,今年一季度產量同比增加20%,出口量增長了30%;此外,中國硫酸羥氯喹全年產量100噸,今年一季度出口量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伴隨著原料藥國際市場需求的爆發式增長,與新冠肺炎防治相關的原料藥出口或將迎來一輪快速增長,原料藥全球供應緊張也提升了原料藥價格,這將提振中國相關公司的業績。

硫酸羥氯喹一季度出口已超去年全年

全球疫情蔓延引發的生產停滯、物流中斷,引發了原料藥全球供應鏈梗阻。這使得當前深處疫情旋渦的美國及歐洲地區面臨著藥品“斷供”的危機。

作為“世界藥房”的印度在3月初將26種抗生素類、止痛類、維生素類等原料藥及其成藥列入臨時禁止出口名單,被限制的產品銷售總額佔到了該國藥品總出口額的10%。印度在3月25日將羥基氯喹類藥物追加至禁止出口之列,同時印度還決定封鎖全國21天,這更加劇了全球醫藥供應鏈緊張局面,引發了全球對藥品尤其是抗生素“斷供”的擔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印度是原料藥和仿製藥的生產大國,在全球藥品供應鏈中佔據一定份額。在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大流行的狀態下,出於保護本國藥品需求的考慮,採取了原料藥出口限制措施,這對全球藥品產業鏈的生產供應來說不僅會進一步擴大供求缺口,而且會助長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不過,在此關鍵時刻,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中國做出了截然相反的抉擇。

在3月26日G20領導人應對疫情特別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鄭重承諾,中國將加大力度向國際社會供應原料藥,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高度重視全球醫藥產業供應鏈的安全。

為此,中國工信部已全面梳理原料藥產業鏈,對30餘家重點企業開展生產調度,解決企業供應鏈的堵點,確保重點產品的生產供應,維護國際供應鏈的穩定。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介紹,今年一季度原料藥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原料藥生產已全面恢復。受近期物流運輸等困難影響,原料藥實際出口量較去年減少了20%左右。但與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的原料藥實現了逆市增長。

比如維生素C,中國年產量約15萬噸,佔全球產量的90%以上。今年一季度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出口同比增長了10%左右。再如,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國內年產量近8萬噸,佔全球產量的60%以上,今年一季度產量同比增加20%,出口量增長30%。硫酸羥氯喹全年產量100噸,今年一季度出口量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破局原料藥“斷供”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政府4月7日決定取消24種原料藥及其成藥製劑的出口禁令。而中國原料藥的充足供給正是印度取消原料藥出口禁令的一個重要原因。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阿努格拉·斯里瓦斯塔瓦4月7日表示,之所以取消部分出口禁令,是因為印度政府“已確認在出現緊急情況下,仍有能力保障藥品正常供應”。

印度是中國原料藥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中國醫保商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出口至印度的原料藥產品共80.79萬噸,貨值56.53億美元,佔中國原料藥出口總額的近17%。

對於印度而言,來自中國的原料藥意義非同小可。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印度的原料藥70%來自中國,醫藥中間體比例更高,印度成為在該領域對中國依賴最高的國家。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原料藥出口到亞洲、歐洲、北美洲等地的189個國家和地區,全年出口額達336.83億美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3月30日表示,中國有1500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正常年份原料藥的產量在300萬噸左右。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出口國,正常年份出口在100萬噸左右,大概出口佔整個原料藥產量的比重在1/3的水平。

此外,中國在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類藥物、抗感染藥物、皮脂類激素藥物等方面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國際市場上的佔比都在50%以上,其中,全球約80%的抗生素原料來自中國。

辛國斌指出,在原料藥上,中國能夠保證國際抗疫需求。“比如,前一階段我們在防疫過程中將磷酸氯喹定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我們及時組織國內兩家主要原料藥生產企業復工,同時,我們也組織這些企業滿足國際需求,比如,重慶康樂製藥生產的羥氯喹,5天內就出口了原料藥4.9噸,後續我們還可以根據國際市場需求,來進一步加大供給力度。”

提振相關公司業績

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會副秘書長朱仁宗看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將提升相關藥品包括原料藥的國際市場需求,其他與新冠肺炎防治直接相關藥品的需求也將增大,中國相關原料藥的出口或將迎來短暫的爆發期。同時,在海外疫情持續發酵之下,原料藥全球供應緊張也將提升原料藥價格,進而提振中國相關公司的業績。

根據博亞和訊數據顯示,近期多個維生素品種市場報價大幅上漲,其中維生素B1、生物素、維生素K3、維生素E、煙酰胺、維生素D3、維生素A漲幅居前,2020年3月5日報價分別為每千克325元、325元、92.5元、65元、53元、107.5元、330元,較1月20日分別上漲了106%、86%、59%、34%、18%、16%、7%。

申萬行業指數統計顯示,化學原料藥指數從2019年1月2日的6659.25點一路波動上漲至2020年3月26日的7999.38點,漲幅為20.12%,而整個醫藥生物行業的同期表現為漲幅9.19%。

在具體品種漲價預期下,資本市場中的原料藥板塊也持續上揚。西南證券研報認為,中長期看,出口為主的原料藥價格上漲將是必然趨勢。另外,通過此次疫情壓力測試,凸顯國內通過FDA、歐盟認證過的特色原料藥、中間體在全球醫藥產業中的地位,過去被市場明顯低估,相關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以原料藥為主的藥企29家,其中博騰股份、同和藥業、金達威、富祥股份、新諾威預計第一季度業績增長,其中博騰股份預計業績增幅超200%。

附:原料藥部分上市公司業績情況

普洛藥業:主營業務涵蓋原料藥中間體、合同研發生產(CDMO)、製劑業務和進出口貿易業務等,主要產品涉及抗感染類、抗腫瘤類。3月13日,普洛藥業發佈公告稱,其洛索洛芬鈉原料藥獲得向日本市場供應資質。

2019年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創下了歷史新高。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2.11億元,同比增長13.09%;淨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49.34%;扣非淨利潤5.3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4.91%。

博騰股份:主要業務包括化學原料藥CDMO業務、化學制劑CDMO業務和生物CDMO業務(含抗體、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2月7日,博騰股份公告稱,該公司收到核心客戶吉利德科學在研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中間體訂單確認函。

3月28日,博騰股份發佈的2019年年報顯示,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5.51億元,同比增長30.9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49.04%。博騰股份還發布業績預告,今年第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200萬元-5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4%-203%。

同和藥業:作為特色原料藥生產企業,同和藥業3月24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印度藥品控制總署(DCGI)頒發的替格瑞洛藥品註冊證書,標誌著公司替格瑞洛原料藥獲得了印度市場的准入資格。

同和藥業3月初公佈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20%至150%。

富祥股份:國內最大的舒巴坦供應商,產能約500噸左右。公司近日發佈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稱,公司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14萬到9082萬元,同比增長50%—70%。

仙琚製藥:國內規模最大的甾體激素生產廠家,專注甾體原料藥和製劑領域,公司收購意大利Newchem和Effechem100%股權後,通過高端原料藥的生產和引進快速切入到高端原料藥行業;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診療方案,公司的糖皮質激素作為臨床救治用藥的選擇之一。

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7.12億元,同比增長2.49%;營業利潤5.38億元,同比增長24.67%;歸母淨利潤4.07億元,同比增長35.03%。

上海醫藥:硫酸羥氯喹是上海醫藥的重點品種,除原研廠家外,公司擁有羥氯喹製劑的國內獨家批文,市場佔有率超76%,同時,上海醫藥也擁有硫酸羥氯喹的原料藥批文。

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 1865.66 億元,同比增長 17.27%;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40.81 億元,同比增長 5.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 34.61 億元,同比上升 30.49%。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