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1.創業者都有一顆鋼鐵般的心

硅谷頂級創業者、投資人本·霍洛維茨曾在他的《創業維艱》一書中寫到,“在我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裡,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8年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人人都知創業維艱。從概率上來說,創業並不容易成功。創業3年的公司,93%都會倒閉,活下來的只有7%。創業可以說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創業者甚至會自嘲創業的“好處多多”:

創業後,才知道哪些人是自己的真心朋友:“有一次,公司賬上只剩3萬塊錢,第二天下午就要發工資了。我一直琢磨著到哪借到5萬塊,好給員工發工資,再預留一部分未來付款的錢。我把能想到的人統統都試了個遍,結果得到的都是一句‘不好意思啊’。”

創業後,才發現自己似乎有單相思的“毛病”:“做生意,有時就像是對錢的單戀,只見出貨不見回款。創業不到4年時間,公司被拖欠的款項接近500萬,項目收入的1/3都沒能如期收回,更糟糕的是越積越多。”

創業就是這麼一件魔幻與現實交織的事情。創業者經常處於即將成功和隨時可能失敗的焦慮之中,很少能夠獲得安全感。

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但坎坷的創業路途,卻正是偉大企業家成長的必需養料:

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項有趣的統計:《喬布斯傳》全書中,喬布斯一共哭泣過157次,平均3頁哭1次。其中,哭倒在地25次,大哭並尖叫34次,淚流滿面42次。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曾遭遇過至暗時刻:特斯拉創辦15年未曾盈利,出現產能不足、交付困難等問題。外界對馬斯克的質疑不斷。在接受採訪時,馬斯克眼裡噙著淚水,委屈地說:“我現在每週要工作120個小時,經常性在工作車間一待就是三四天。整日整夜,沒有孩子,沒有朋友,除了工作,一無所有。”


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但正如有句話所說,“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的,就一定會給你最痛的。”

要有大成就,必定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創業就是一個走“窄門”的過程。每位創業者都有著一顆經受過千錘百煉的鋼鐵之心。

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2.好的創業者都是魔術師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

——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朵夫》

創業路上,或許偶爾會經歷想放棄的夜晚,重新思考自己為了什麼而出發,腦海中盤旋著一句“要不要算了?”。一次次陷入糾結之中。

但當創業者們一想到身後“兄弟們”的信任、家人們的鼓勵以及客戶股東的支持,這種想法便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如果被打倒100次,那就站起來101次。倒下多一次,離成功也就更近了一步”的信念。

他們叮囑自己,總有一天,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人碰到問題都希望躲避,這是一種本能。但是,不躲更是一種力量。創業或許會有苦上眉梢的時候,但卻也有“撥得雲開見日出”的喜悅時刻:

1996年是金山歷史上最艱難的日子。雷軍埋頭苦幹3年的成果——“盤古”軟件在市場中接近全軍覆沒。公司差點倒閉。200多人的公司,當時走得只剩下10來個人,賬上也只有幾十萬人民幣。

那年的雷軍很沮喪,灰心地說:我失去了理想。但6個月後,他緩了過來,重返金山,只帶回一句話:“我仍然有一點點不死心。”那時,金山的研發團隊,算上雷軍只剩下4個人苦苦支撐。

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帶著這份“不甘心”,他們孤軍奮戰,先後推出了金山詞霸、金山影霸,大受市場追捧,獲得了成功。雖然此後也並非一路坦途,但總還是一次次地堅持了下來:金山5次上市,5次被打回,最後花了8年時間,才在港交所敲鐘。

2019年11月,金山分拆掛牌科創板。上市第一天,股價就暴漲200%,如今市值已超過700億元。

那個“不死心”的雷軍,在經歷了創業的萬千險阻後,已帶領出3家上市公司,身價超過600億元。小米也成為了全球最年輕的世界500強企業。

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永遠不要低估一顆英雄的心。這正是創業者最了不起的地方。他們就像一個個有著神奇魔力的魔術師,把各種各樣的看似“不可能”變成“可能”。

回顧雷軍的創業故事,他首先要感謝的是曾經那個不死心、百折不撓的自己;但也不會忘記,在這份輝煌背後,他並非孤獨前行。功勞簿上,還寫著:張旋龍、求伯君、黎萬強、林斌以及金山、小米萬千員工的名字。

雷軍自然沒有忘記,他在金山成立30週年的公開信中說到:“30年不懈奮鬥的歲月裡,我跟張旋龍、求伯君以及眾多為金山奮鬥過的兄弟姐妹們肝膽相照、親密無間,這份兄弟情始終沒有改變。

因為我們深信,在創業這條道路上,一個人走,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走,會走得更遠。”


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3.獨行快,眾行遠


企業的“企”字,拆開來便是“人”和“止”,意思就是:沒有人,企業就會停止發展。企業的核心永遠是人。

具體來說,就是企業家和員工兩個群體。只有當兩者默契配合、互相理解並攙扶著往前走時,創業才算打開了正確的姿勢。

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但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生活不易,每個人都不輕鬆,不僅創業者沒有安全感,員工也是需要悉心呵護的群體。

理解彼此,是創業路途中最為稀缺的東西。而優秀的創業者往往懂得:要讓員工理解自己,得先學會體恤員工,善於創造出這樣的環境。

餐飲行業的兩個快速增長的“奇蹟”——海底撈和西貝,都深諳這個道理:


海底撈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把人當人看”。創始人張勇曾解釋說: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從農村來北京打工,你一定擔心他們路不熟,會走丟;不懂規矩,遭城裡人白眼。於是海底撈的培訓,不僅僅是工作內容,還要培訓如何使用ATM機、如何乘坐地鐵等等……這家企業,在幫助自己的員工,去融入一個城市。

張勇說:對於高科技公司的員工來講,他們是追求幸福,但是我們的員工首先追求的是做人的起碼尊嚴。海底撈創立25年,到如今市值1700億港元,肯定不是靠張勇一個人。

“先給錢,再幹活”“陷入精算邏輯,累死你”“要想好,大讓小”,這些企業經營思想都出自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之口。賈國龍夫婦曾公開承諾帶頭向下分利,每年拿出自己50%以上分紅髮獎金。

他曾說過,“人都是有良心的,多給兩個億,沒準給你幹出四個億,至少幹出兩個億,不會讓你多掏腰包”“人啊,絕大多數都是俗人。人們在西貝平臺奮鬥來奮鬥去,最終獲得了什麼成果?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拼命,永遠不如一群人拼命。


創業從來都不是創業者一個人力挽狂瀾的英雄故事,它是一群人互相理解、相互陪伴的溫暖歷程。創業的故事也可以很溫暖。


創業從不是孤膽英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冒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