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明心则见性,见性方成佛,成佛即得道

在如今这个喧嚣的时代当中,我们每日都忙于工作,学习,面对的压力特别大,很多人选择娱乐进行放松,那样子虽然一时有用,可治标不治本,如果想获得长久性的宁静,不防来看一下禅宗的思想。

禅宗思想独立于佛教,乃是融合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禅宗思想把儒释道三家的学问融为一体,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人们在这个世间所处的位置,从最根本上来分析问题,从心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世间的种种,力求能让人们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不再被那些虚幻的事物迷失双眼,让自己的心境常保平和,不再起那些不好的思绪,不再生那些不好的烦恼,这样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坛经》明心则见性,见性方成佛,成佛即得道

禅宗主旨为“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仔细想想这世间的一切法是不是都从心中出来的,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是我们自身认为的,世界本身在那不变,变化的是我们的心。物质的基本形态也不变,变化的只是一时的状态。当我们能把握住这些根本规律的时候,我们便能明了自己的心。

禅宗从达摩祖师开始到五祖弘忍大师学习的是《楞伽经》,采用渐修渐悟的方法,但到了六祖惠能大师那里,惠能采用顿悟的法门,空的更加彻底,一悟便悟。自性本自具足,何须向外求,渐修顿悟是六祖创立的方法,这个方法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因此在当时流行了起来,禅宗南宗从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坛经》明心则见性,见性方成佛,成佛即得道

渐修实际上就是明心,顿悟就是见性,成佛。如何用具体的方法明心呢,这些个法门就是我们要掌握的方法,也是六祖教导我们的方法。首先六祖有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子正是惠能得到弘忍大师认可时的偈子,空的非常彻底,也直指自己的本心,本来具足,何来什么东西呢?六祖在《坛经》中还有一首《无相颂》,这首《无相颂》更是把其中的方法一一介绍出来了,让大家可以很好地了解其中的精华,关键。

世间法有万千,明心是渐修的功夫,依据一些法门好好地修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得见智慧的大门,顿悟便开始了,若是成了佛,便是觉悟了,便是真实的明白自己了,那样也就是得道了,知晓这世间的运转规律了,自己一生的价值也可以好好地体现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