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金刚经》和《坛经》,就这三本书,够领悟一辈子

佛教的思想非常博大,这是研究整个宇宙人生的学问。我最开始对人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活,又该如何进行这来之不易的一生感到困惑,即使是现在我亦对这些事情感到困惑。不想随波逐流,被社会中的“喧嚣”污染自己的“心灵”,从而陷入深深的“物欲”世界里无法自拔,那样对我而言是不利的,我打心底明白这样的事情,所以便自发的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心经》、《金刚经》和《坛经》,就这三本书,够领悟一辈子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非常广泛,包含的内容多不胜数,其中以“儒释道”三家思想最为突出。儒道两家思想乃是这片土地自然孕育出来的文化,而释家也就是“佛教”这是外来的思想,开始并不受中国本土人士喜爱,只流行于社会上层人士中。但随着各方思想的不断融合,佛教的思想也逐渐本土化,直到唐朝六祖时期,六祖惠能大师把佛教思想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他指出人人都可以“成佛”,所谓的“佛”便是“觉悟”,便是时时刻刻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把精力投入到这些事情上,如此一来“心中自明”,见到自己的天然“本性”,活在当下,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心经》、《金刚经》和《坛经》,就这三本书,够领悟一辈子


个人对佛教的理解来自于三本经书,就如六祖所言,想要学习佛教的思想,三藏十二部那太多了,看一辈子都看不完,实际上只要一本经书,好好地去参悟,足够一个人领悟了。我比较贪心,看了三部佛教经典,分别是《心经》、《金刚经》、《坛经》。

《心经》是大乘佛法《般若经》的纲要,短短几百个字把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表述了出来。佛教思想说万物是“和合而生”,“缘起性空”,这几百个字正是在解释这个“空”。经中说“五蕴皆空”,“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这里不展开说,只要​我们之所以在“苦海”里,常常感到“烦恼”最根本的原因正是这个。我们时常被表面的事物困扰住,我们执住​于事物的“表象”,无法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导致了种种困惑和烦恼,实际上就是自找麻烦。如能理解这个“空”,做到“空无所空”,那么内心常保“清净”自然获得“舒心”,感到幸福。

《心经》、《金刚经》和《坛经》,就这三本书,够领悟一辈子


《金刚经》这部经典,篇幅也不长,解释的是整个宇宙,格局非常大。不懂的人把之当成“宗教迷信”,能够理解其中含义的人自然知晓经文中的“善知识”。禅宗六祖惠能因听到《金刚经》中“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豁然开朗”,直接“顿悟”,明白了自己的那颗“心”,见到了自己的天然本“性”,不在执住​于事物的“表象”能够看到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这是“真实不虚”的事情,因为事物间必有因果关联,若是“心”不被“人为欲望”迷障自然可以见到“真相”,美满生活。

《心经》、《金刚经》和《坛经》,就这三本书,够领悟一辈子

《坛经》是记录六祖惠能大师一生言行的书籍,是其弟子“法海”所编写。值得一说的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解释佛教经典的言论不少,但成为“经”的只此《坛经》一部,可见其价值之高。《坛经》文字很朴实,人人都能看明白,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无相颂》,里面有一句“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心经》、《金刚经》和《坛经》,就这三本书,够领悟一辈子

世上很多人都是“迷”的,所以经历了很多糟心事,当经历了足够多,认知了足够多后便能一下子“醒悟”过来,到时便是“悟”了,所有的“烦恼”都变成了“菩提”,这一生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当然有个大前提是自己得往这条“道”上走,如果行“邪道”,生生世世,来生来世都在“迷”中,都在“苦海”中,无法摆脱“苦难”和“烦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