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道教文化:“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中有一段“小贊”韻,其韻詞寫道:“誦經功德,不可思議,諸天諸地轉靈機。”意思是說,通過恭誦祖師經典,可以達到不可思議的奇妙功效。如果誦經之人願力虔誠,就可以得到天地神明的護持,從此消災解厄、保命延年。道教中諸多具有祈福禳災的科儀法事,皆是以誦經作為行法的客觀載體。因此,不論是以齋醮禮誦為事,還是以符咒丹鼎為功,凡是修道之人都應該把誦經禮懺作為自我修行的入門之舉。秉持丹誠一念,以清靜心而持誦經典、演教法壇,這是一名道人的基本修持,也是其宗教生活的日常。

其實,不只是道教,世上的其他宗教也都有各自尊奉的典籍,也都會把誦讀經典作為信仰儀式和宗教修持的必要手段。然而,尚有一些不明內理的人仍會去追問,通過唸經,真的可以起到一些不可思議的神奇功效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則先要明白誦經的實際含義是什麼。

顧名思義,誦經,就是誦唸經文,這是道人及信士們表達自己宗教信仰的一種基本形式。《道門通教必用集》中稱:“童子長成,教習音韻。單聲誦唸,贊助行持。”意思是說,待到入門道童真正成為一名道人後,就要學習道教音韻,通過誦唸祖師經典來學習道學,並增進自身的修行。那麼,這就推衍出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即誦經與修行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道教文化:“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在道教義理中,修行之事必然涉及到自修與度人兩個方面。通過誦經來增進道教修行,自然也體現於這兩個層面:

其一,誦經之功用,並非只是簡單地把經文讀出來,而是通過“誦持萬遍”,而達到“妙理自明”的意義。

《玄門早晚功課經》序言中曰:“經之為經,是前聖之心宗;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誦之誠者則經明;行之篤者則法驗。經明則道契於內,法驗則術彰於外。經明法驗而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道教經文與我們日常所誦讀的書籍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經文在具備了基本的文字傳承意義的同時,更凝結了前代聖人畢生修煉的心血和上古仙真修行的妙法。因此,所要強調“誦持萬遍”的意義,即是通過誦讀而參悟文字背後的道學真意,並把其運用到平時的生活中進行核驗與行持,從而才可以真正收穫屬於自己的道教修持。

此外,誦持“前聖心宗”與“古仙妙法”,之所以可以達到經明法驗的作用,最需要的一點便是誦讀者的精誠信仰和如一行持。若是能夠以“信”為前提,以“行”為實踐,此時便會發現,祖師留下的字字珠璣,乃是在為我們每一位虔心誦讀者的生活和修行指引方向。

道教文化:“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其二,道人讀經,還兼具有為世間眾生祈福禳災的意義。當為琅琅誦讀聲附加了音韻和儀軌後,便構成了道教獨有的密法傳承。高功法師行法時,便是用此等密法在為眾生進行宗教性的加持。

道教誦經,在形式上和平時所見的搖頭朗誦或默默心誦多有不同,乃是在節奏和韻腔的輔助下,呈現出了道教獨有的音樂性和形式美。經韻“三寶詞”中有句話曰“演法度人,普度人無量”,道長們在壇場上的誦經儀軌首先在於“演法”,把祖師傳承的密法用道教獨有的方式展現給眾生,而目的則在於“度人”二字。所謂“度”,一則使人在聞經聽法之後,可以達到心性上的開悟,從而自出迷途、永脫苦海;二則是通過對密法的演煉,達到為信眾驅邪縛魅、保命延生的宗教功效。

道教典籍眾多,乃以三洞四輔為分類方法。《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中寫道,凡是誦唸“三洞寶經”者,皆可以“形陟絳霄”;而諸多聞經聽法者,則可以“神生碧落”。因此,道教經文實則是為“人天仰賴,生死依憑,為群品之津樑,實眾真之戶牖”。正是因為誦經修持具有如此玄妙的功效,所以才會成為道人們悟道修行的第一法門。

由此可見,不論是誦經道人還是聽經善信,皆是已具大因緣之人。然亦有信人據此提問說,道教經文中有很多與神鬼精靈相聯通的內容,這適合普通人自己在家讀誦嗎?

道教文化:“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對經文保持恭敬心,這是可敬之處,但此等想法仍是多慮。《無上秘要》引“洞玄空洞靈章經”稱:“善信男女,香燈供養,見世光明,身入無為,受福自然。”以此可見,即便是普通的善信,只要能夠清靜身行、素食齋心,或與祖師殿下,或於家中靜室,誠心誦讀祖師經典,可以明本心、見真性,久久必得聖真感應。以誦經禮懺而普度人天,這正是在為每一位修行者結下十方善緣。不必去思忖讀什麼經更好、什麼時間讀經更有效等等具有功利性質的問題,更應該是讓自己沉靜下來,而去做好志一心誦持的功夫。要明白一點:誦經是我們自己的行持,功德是大道承載的因果。唯先做好當下事,世間自然有緣果。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雲:“道眾凡棲琳宇,當以焚修祀事為先。宮觀之住持每日集眾升殿焚香誦經,朝真禮聖,當體祀天奉教之心,以罄修真學道之志。”道人誦經,在於奉天宣教,明修真之志,度凡世之眾生。

對於普通人來說,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無窮的魔考而迷失方向時,只要將躁亂的心沉靜在經典之中,或是誦讀、或是禮懺、或是行持,都可以使我們洞照到自身的不足。經以載道,若能明瞭經中奧義,便也有了悟道之方。

須知,祖師慈悲留下的萬卷經文,是在為我們點亮心中的光。若心中有光,便不懼前路漫漫。此,正是信仰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