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杨花”这个标签背后的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她和三个男人之间缱绻的恋情,而忽视了她在我国的建筑史上留下的贡献。很多人被后来的二流作家所误导,给林徽因戴上水性杨花的帽子,我们今天要给林徽因正名,她首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学家,然后才是梁思成的妻子,才是徐志摩或金岳霖的恋人。

“水性杨花”这个标签背后的林徽因

林徽因和父亲

她在去世之前已经被肺病折磨的不堪忍受,身体已经完全透支,而依然将最后的热情交付给了她毕生热爱的建筑领域。这些,都是被很多读者所忽略的,人们只将目光放在她和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的恋情上,抱着猎奇的心理去看待林徽因,其实她的真实生活,是大部分读者所不了解的。




年少时,她在宾大美术系修完了当时建筑学系的所有课程,并且拿到了优秀的成绩。随后与梁思成结束学业回国后,在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潜心研究建筑,也因此加重了自己缠绵已久的肺病。她有严重的肺病,有时说不出话,有时高烧不退,有时卧床不起。

这样一个在女人不敢出头的社会里,能在事业上大放异彩的女人,为什么后世人会对她有这么大偏见,以至于一提起她,人们就想起水性杨花这个词,这大致来源于梁思成在林去世后娶的第二位夫人林洙,她所写的回忆录《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之类的作品,此类作品销量之大,影响力之广,比文艺范十足的白落梅之流更甚,林洙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位林徽因:


“水性杨花”这个标签背后的林徽因


她曾答应徐志摩如果离婚了就马上嫁给他,她向梁思成哭诉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不知该怎么办,她在美国求学时将一封诉说自己很寂寞的电报,同时拍给了几个男人,她在金岳霖打算结婚的时候故意让金看到她的美,所以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等等诸如此类的事.......


“水性杨花”这个标签背后的林徽因

林洙抛夫弃子


于是,很多读者就欣然接受了林徽因被林洙编纂的形象,但是,作为一个有正确是非观且心智正常的成年人,一定都会疑惑这些事情的真实性。读者们可以想一想,这样私密的事,谁会知道?林洙,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她说她知道。她不仅知道,还把它们形形色色地写出来了,仿佛自己当年在场。她是怎么知道的?




中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林徽因当时教授并资助了林洙,而林徽因从病重到去世和葬礼,林洙都没有出现过。林洙在自己的第一任丈夫被打成右派之后果断离婚,费尽心机和梁思成结了婚。再者,早就有人指出,林洙所讲述的林徽因爱上两个男人的那段时间,金岳霖正在美国,与他的女友艾琳同居着。


“水性杨花”这个标签背后的林徽因

林徽因学业有成


带着偏见的人们不相信,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性可以理智从容地处理感情问题,不相信一个容貌姣好的女性可以将爱情和虚荣放置在事业之后,更不相信一个出身贵族的女性可以在学贯中西之后回国报效,不相信这样一个女性,可以为了国家和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一生,难道这不是给那个时代的勇士最大的误解吗。

太多后来人以小人之心,不怀好意的忖度那个时代饱学之士、学贯中西的大师们扑朔迷离的感情生活,而刻意忽略他们对那个动荡变革时代的文化的贡献和牺牲。

如同我们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君子理想当成一则冰冷的笑话,同样地,我们也把民国精英们的救国情怀简化成一段暧昧不明的风月往事。我们对于林徽因的亵渎,其实不过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亵渎。


“水性杨花”这个标签背后的林徽因

年轻的林徽因


一个学识深广的建筑学家,一个在战争年代受尽磨难的病人,一个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妻子和母亲,一个脾气急躁、却热情活泼的人。她的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浪漫,不是爱情,不是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而是她热爱的建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