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雍正下定决心要除掉年羹尧,他们是怎么推动的?

希望你多一点仁心,少一点戾气

这是年羹尧给张廷玉送礼,张廷玉送给年羹尧的一句话,彼时两人地位还不一样,送礼的背景是发生了江夏镇事件,年羹尧奉旨进京述职。

这个时候的年羹尧,还没有暴露出太多的野心,还是雍王府里外放的一个提督,是雍正的好奴才。张廷玉慧眼如炬,发现了年羹尧飞扬跋扈的性格并提醒了他。如果年羹尧这时候能听懂张相的话并收敛锋芒,日后绝不会落一个鸟尽弓藏的下场,可惜他没有。换句话说,如果年羹尧听进去了,他也成不了日后的年羹尧。

是谁让雍正下定决心要除掉年羹尧,他们是怎么推动的?

张廷玉

年羹尧事件开始,张廷玉扮演了什么角色?

从年羹尧做了西北的一把手,张廷玉其实是一直都回避年羹尧的问题的。不论是大小官员弹劾的风波、年羹尧越权杀人的事,张廷玉都很少主动发表看法。“卸甲”事件,年羹尧在朝堂智之上也开始目中无人,连雍正都不放在眼里。在场官员无不惊心动魄,镜头转到张廷玉脸上,张廷玉也只是脸色难看,最终还是忍住没有说话。然后镜头中出现了雍正的一个阴冷的表情,第一次看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

是谁让雍正下定决心要除掉年羹尧,他们是怎么推动的?

第一张年羹尧在和雍正对视,会是什么表情呢

雍正为什么不下决心杀了年羹尧

我们从两个事件来分析一下雍正对下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第一,电视剧第一集里面,四爷和十三爷去江南赈灾,遇到迎接他们的年羹尧,对身边人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话是当着自己心腹和铁杆兄弟十三爷说的,即使是故意说给年羹尧听的,也有一定的真情实感在里面。

第二,继位当天,雍正急冲冲赶回潜邸,想和邬先生做个了解,最终被邬先生提前准备的一套话术说服,念旧情放邬先生“半隐”。

从上面2个案例可以看出,雍正虽然冷酷无情,但是对自己人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何况年羹尧对雍正有拥立之功,西北大捷让雍正坐稳了龙椅,打脸了等着趁机大做文章的八爷党。所以从感情上来说,这个时候只要年羹尧悬崖勒马,雍正很大几率会不顾大家反对保下他。

压死年羹尧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次回京,雍正给年羹尧下了一个命令:新政,并且派了一个“理财专家”孙嘉诚跟着一起过去。孙嘉诚这个人忠正不阿,是清流党的领袖,上折子弹劾过年羹尧。

随后雍正南巡,在李卫处得到密折:孙嘉诚被年羹尧杀了!

是谁让雍正下定决心要除掉年羹尧,他们是怎么推动的?

年羹尧杀孙嘉诚的根本原因是,孙嘉诚代表的是改革派,是雍正派来盯着新政的。而年羹尧这些年在西北,早就从雍正的心腹奴才转变成士绅阶级一样的人,雍正新政损坏了他的利益,或者说损害了跟他有往来之人的利益。所以孙嘉诚死了,年羹尧也成也和八爷党一样的“反新政派“。孙嘉诚一死,可以说年羹尧必定要凉凉。年羹尧不死,雍正等于承认年羹尧是对的而新政是错的。从雍正新政的决心方面,再大的功臣也不能阻挠自己新政。

孙嘉诚死后,紧接着就是满朝文武去吊唁孙嘉诚。军机大臣中,只有八爷没有通过雍正就自己来了,他不但来了,还叩头上香。这一招出的实在是狠,其一可以拉拢清流党,其二八爷是什么人?是皇帝的亲兄弟,是先帝的八皇子,给一个监察御史叩头,是在给雍正施加压力,把事件上升到政治高度,再次给雍正一个两难的境地,居心异常狠毒。

是谁让雍正下定决心要除掉年羹尧,他们是怎么推动的?

张廷玉出击

老相出马化解尴尬,张廷玉的果断之处

事情发生到了这一步,雍正也不再去想保年羹尧的事。但是也不好直接杀,为什么呢?因为还缺一个台阶。雍正曾不止一次的在百官面前维护年羹尧。现在突然改口说要杀了,皇帝的的颜面何在?又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决定。

一直没发表过意见的张廷玉,明显察觉出了雍正内心的纠结。所以提前准备了一套说法:贪污,数十条大罪,玷污皇上圣明。最后一条有意思了,是在提醒雍正,只有杀了年羹尧才能把这个事件处理的漂亮,堵住所有人的嘴。

等雍正主动问他年羹尧该不该杀的时候,张廷玉就用三条理由,说明年羹尧的该杀之处,给了雍正一个完美的台阶。派李卫收拾了年羹尧之后,新政实施再也没有大的阻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