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長期的分析調查,對健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其次是家族遺傳、生活環境和醫療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讓所有的疾病消除在萌芽狀態,不給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機會!

那麼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哪?

首先,要學會對自己的身體有科學的管理。所謂科學就是要懂得身體的生物規律。人體是這個世界上最智能的生命體,它對於生命的每一刻鐘都在進行著精密的運轉,保持著肌體的協調和平衡,協調是指行為動作,平衡是指人體內的環境。我們如何瞭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除了可以通過現在發達的檢測設備獲取儘可能多的數據,而最為敏感的反應在於自身的感覺!管理自己的健康是一個長期連續不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週而復始的過程,而最關鍵的過程是對於自己健康信息的收集,然後根據信息對於身體即將出現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最後開始採取措施進行干預。如何收集自己的健康信息哪?這就要求我們對自己的飲食起居有個關心,比如今天沒有按時起床,就要分析一下是是原因造成的?早晨吃完飯胃裡反酸,就要分析一下早晨的飲食有沒有問題?比如說今天突然覺得腿疼,就要分析一下今天都做了哪些活動?是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因素造成的?隨時能找出原因的不適就不適疾病,只是身體給你發出了警示!但是,如果你不對警示信息加以重視,就會造成更多的傷害,更大的創傷!

其次,對身體進行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合理飲食十原則

1、食物多樣化:穀物為主,粗細搭配。

2、果蔬水果和薯類保持一定量。

3、堅持每天補充豆奶製品。

4、每週適量魚類、禽類、蛋類或瘦肉類食物。

5、少油限鹽。

6、少食多餐。

7、三餐規律,適量堅果。

8、每日足量飲水。

9、戒菸限酒。

10、儘可能食用新鮮食材。

二、適量運動要科學

我們選擇運動的時候要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況,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包括項目、強度、頻率和時間。

項目要做到不同類型的鍛鍊都要有:每日必要的有氧運動;間隔進行的力量鍛鍊;隨時進行的柔韌度訓練。每次鍛鍊前必須做好準備活動,鍛鍊完畢要做好恢復運動。

三、心理健康有訣竅

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成功與否通過心理活動表現出來,反過來,心理因素還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人:情緒穩定,心情愉快,思維正常,適應能力強,有較好的人際關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哪?

1、對人生有長期規劃,多做有意義的事情;

2、活到老學到老;

3、學會感恩;

4、創造快樂;

5、學會寬容,懂得愛;

6、有個舒適的朋友圈。

其實我們時刻能夠關注自己的身體隨時發出的信息,就可以及時有針對性的提出修正措施,這樣才能使得身體得以及時修復,避免不良因素堆積、持久,避免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古語有云“治未病”,就是講的提前預防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身體愛惜有加,時刻關注一日、一週、一個月、一年甚至三年的身體變化,你隨時就會感覺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不要非要等到去醫院藉助先進的醫療設備對身體進行檢測,那個時候已經得不償失了!

愛自己,從每一天每一刻開始!願健康美滿相伴!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