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子河的前世今生


牆子河是清咸豐九年(1859)為防捻軍入津,統兵大臣僧格林沁修築的天津外城——濠牆的護城河。牆子河原長18公里,寬8米,環繞天津一週,西段自南運河畔教軍場後(今人民醫院後)起,向東南在現在的長江道附近和紅旗河交匯,再向東在海光寺附近和衛津河交匯,然後向東南沿今天的南京路至臺兒莊路流入海河,在河口處設有一閘,今仍保留。1860年4月,濠牆建成。當年7月,英法聯軍攻佔天津,這座濠牆形同虛設,防禦功能幾乎為零。1900年6月,八國聯軍佔領天津,濠牆被廢棄,牆土被運走鋪填窪地,牆子河成了一灣臭水溝。


上世紀70年代,天津市政府實施“7047”工程,沿牆子河修建天津地鐵。自海光寺至大營門段的牆子河被填平,修建成南京路;海光寺以西的部分填平修建長江道,剩餘的部分陸續改建為暗渠仍通海河。目前牆子河保留的河道,只有人民醫院西側,起自南運河南岸經長虹公園後身至長江道口的一段,河邊馬路為青年路。


今天的南京路是1860年僧格林沁為了軍事防禦而開挖的牆子河南段,在1970年時修建地鐵而填埋,形成寬闊的大馬路。


牆子河的前世今生


1903年英國當局越過牆子河,將南部大片區域劃定為“英租界牆外推廣界”。牆子河的照片很多,但這張拍攝於1910年的照片十分罕見,拍攝者所在位置大約是今天耀華中學門前,由西向東拍攝,河對岸為今長沙路與南京路交口附近。右側樹木掩映中的村莊,當時叫做“集賢村”,這也是後來集賢裡地名的由來。


牆子大街位於河北區東南部,西起豐垣路,東至金鐘河東街,長210米。原為清代壕牆舊址,後為私人墳地。1935年有人在此建房,形成一條土道,人稱牆子大街。歷史上還有另一條牆子大街,就是今河東與河北兩區的界路——全長3500米的真理道。河東區西北部振昌路中段西側有一條長194米的衚衕,名為牆子上。河北區有牆子派出所,紅橋區北營門西馬路與新河北大街交匯處、在旱橋附近有一條長120米的牆子河衚衕。原為牆子河故道,後填河建房成巷,1953年命名為牆子河衚衕。


命名的南北路名分界線。牆子河以北的道路基本以中國北方省、市、縣命名,如黑龍江路、吉林路、甘肅路、四平道、瀋陽道、多倫道等。牆子河以南的道路,基本以中國南方省、市、縣命名,如臺灣路、福建路、廣東路、蘇州道、紹興道、岳陽道、睦南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