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本無錯,奈何一刀切,農民還有什麼選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也是廣大人民所盼。

水清了,村莊綠了,每一個人打心眼高興。

然而地方執行時,有些做法卻讓農民無話可說,這個話題不是什麼新話題,可是小編還是想說說。

農民朋友怎麼賺錢?種地是不可能賺到錢的,這個每一個人都明白。那麼怎麼賺錢?外出務工或者自己創業。

農村創什麼業?

農民不怕熱,不怕累,不怕髒。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品質,曾幾何時,石子加工、水泥製品加工、木材加工、門窗加工等等這些成了農村人創業致富的主業。

然而這些產業現在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由於農民個體缺乏相關的條件和資本基礎,這些農民賴於致富的企業普遍規模小、設備不完善,往往被劃為散亂汙企業。

各地關停和拆除的浪潮隨之而來。除了個別實力雄厚的老闆有能力和資本購置大型環保設備、完成環評手續,大部分這類企業只能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環保本無錯,奈何一刀切,農民還有什麼選擇?

老闆本是農民,幹得早的還不至於賠錢,幹得晚的只能血本無歸。拆了,年紀輕的尚能外出務工,年紀長了只能無奈……。在這些企業務工的農民也是同樣的命運。

農民增收還有什麼出路?養殖?只能無奈搖搖頭,要知道小規模養殖在很多地方也是環保工作被關停的對象。種植?地裡刨食,艱難非常人所能想,流轉土地種植傾家蕩產的在小編附近並不是少數。

農民還有什麼選擇?沒有選擇,恐怕只有背井離鄉務工生活。

環保本無錯,奈何一刀切,農民還有什麼選擇?

我們在各地只有看到拆拆拆,很少看到有給這些企業想辦法的。

各地可否給予這些企業指條門路?千萬不要再一刀切了完事兒,規範指導、有序管理,我想農村的經濟絕對能夠更上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