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看完电视剧都挺好后,大部分人都在吐槽苏家;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与

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儿女关系),那么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得到哪些反思呢?首先来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回答讨论!

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最可悲的是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亲密关系模式会影响到子女的成长。父母这一身份,不仅是随着生育过程而自然获得,更像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成长的专业技能。教育子女核心不是为子女包办一切,而是教会孩子自尊、自信和自立!

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1、大哥苏明哲

儒雅斯文,本科清华,斯坦福硕士。毕业后留美生活发展,和妻子在那边刚买了一栋小别墅,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典型的人生赢家。

实际上是却是苏“苏大强”的翻版,爱慕虚荣,出了事情总想着逃避,在失业期间还放不下面子,不愿意降低标准找一些其他工作,为了父亲来美国和买房子的事情,一味自作主张牺牲妻子及小家庭的利益,在上海工作期间逃避责任,导致整个生活重担落在妻子吴非的身上。最后妻子无法忍受一个人带孩子长久分居带孩子的生活,提出离婚才改变这个情况。

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教育孩子首先就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自尊有强弱之分,过强则成虚荣心,过弱则变成自卑。

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2、老二苏明成

典型的“妈宝男”“啃老”,一边欺负明玉,一边宠着老婆,是被网友一致“讨伐”的渣男。塑造苏明成的最大因素是父母,苏家从小重男轻女,宠爱小儿子,结婚买车买房,自己省吃俭用给儿子钱。

苏明成最缺乏的也恰恰是“自立”,从开始即便离婚也要投资,投资失败找工作,开网约车,到最后去非洲工作两年!从一个“渣男”洗白转变为一个好男人,都是通过逐步自立实现的。

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人。 可以这样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理能力的过程。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一个身体的自立;当能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知道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自立方能自强。 要自立就要勤奋努力。 自立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保证。 自立的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立不等于盲目排斥别人的帮助。 不盲从才可以自立。 自立才能自信。 自立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 要积极鼓励孩子自立。 自立是成功的第一步。

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3、苏明玉

表面上明玉讨厌痛恨母亲,甚至和父母立下字据以后不来往。然而到最后为什么能够在苏家面临困难和危机时,一次次花钱和动用关系解决问题:为苏母买墓地花了40万,父亲理财投资6万失败自掏腰包补给他,借出20万给苏大强买房。

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苏明玉的成功,除了老板的贵人相助,与她客服家庭成长环境实现“自尊”“自信”“自立”是密不可分的。

看完《都挺好》,是时候关注家庭教育了,应该反思些什么?

最后,很多人都吐槽大结局并不完美,苏明玉原谅了欺负自己的二哥,放下了童年的痛苦悲惨经历,放下了痛苦的执念。也许是编剧在向外面传递“放下比拿起更难”,“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也是中国电视剧那么喜欢原谅,大家都喜欢看“皆大欢喜”的结局!

教育孩子也一样,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愿每个孩子“都挺好”、“都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