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農業,疫情期間不屯糧


聊聊農業,疫情期間不屯糧


我國三大主糧種植面積佔60%,依次分別為,玉米,水稻和小麥。進口依賴度都比較低,進口占消費的比例在2%附近。而大豆和棉花則高達80%和20%。

(一)玉米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品種,種植面積就佔了全國總種植面積的42%。主要分佈黑龍江,吉林,山東,河南,內蒙古。

主要上市公司(銷售額依次):登海種業(主營就是玉米),$隆平高科(SZ000998)$,萬向德農(主營就是玉米),農發種業,荃銀高科,神農科技。

1. 全球格局:2019年全球玉米年產量消費量基本持平,11億噸。而全球的出口量不到15%,1.6億噸。而出口國前四強分別是美國,巴西,阿根廷和烏克蘭,頭部集中度明顯,佔了全球總出口量的近80%。

2. 進口結構:我國年消費就佔了全球的約30%,不到3個億。進口量呢,才500多萬噸,進口消費比在2%左右。主要原因是我們為了確保食品安全,我們對於玉米進行了配額管理,配額是700多萬噸,也就是說超過這個額度的進口,進口關稅提高到180%。

3. 庫存:由於玉米的食用比例不高,我國玉米的庫存消費佔比,相對於稻米要少很多,大約在20%。另一方面在天災的影響上,今年的草地貪夜蛾比去年也明顯增加,這種昆蟲對於玉米的危害較大,國內草地貪夜蛾相關板塊的股票也走勢不錯。

4. 需求:消費結構主要就是飼料和工業用途,食用佔比不高(3%)。但玉米在飼料的消費佔比較大,也就是說今年生豬的存欄量持續提高的同時,必然會帶動玉米消費的上漲。另一方面,工業消費中的燃料乙醇也會成為提振玉米消費的增量。

玉米,國際出口短缺,庫存較高,國內需求旺盛,玉米價格會受到國際價格影響。

(二)水稻

水稻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就佔了全國總種植面積的35%,但是是我國第一大糧。種植面積主要分佈長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東北平原(黑龍江)。主要上市公司(銷售額依次):隆平高科,荃銀高科,大北農,蘇墾農發(主營就是大米),農發種業。

1. 全球格局:為什麼近期“越南限制出口和印度的蝗災”的消息,都帶動了國際糧價的波動?2019年全球大米年產量消費量基本持平,5億噸。而全球的出口量約10%,4500萬噸。而出口國前三甲分別是印度,泰國和越南,頭部集中度明顯,佔了全球總出口量的近50%。

2. 進口結構:我國比較喜歡吃大米,尤其是長江以南地區,年消費就佔了全球的40%。進口量呢,才300多萬噸,進口消費比在2%左右。主要原因是我們為了確保食品安全,我們對於水稻進行了配額管理,配額是500多萬噸,也就是說超過這個額度的進口,進口關稅提到到180%。所以我們每年都能夠把進口量控制在額度之內。

3. 庫存:越南現在限制出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現有庫存太少了,庫存消費比還不到10%,相比較我國目前的庫存消費比,近幾年一直穩定在70%。說白了,就是今年沒有稻米收成的話,也夠吃9個月的了。

4. 需求:大米的消費結構主要就是食用,這方面比較穩定,沒有大的波動。

水稻,我國進口少,庫存充足,需求穩定,國際價格對於國內影響較小。

(三)小麥

小麥是全球第一大糧食作物,但卻是我國第二大口糧。北方人喜歡吃麵,南方人喜歡吃米。有春小麥(東北)和冬小麥之分。我國主要冬小麥為主,種植面積主要分佈在華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和河北。

主要上市公司(銷售額依次):農發種業(銷售額3億遠高於其他企業),荃銀高科,隆平高科,登海種業。

1. 全球格局:2019年全球小麥年產量消費量基本持平,約8億噸。而全球的出口量不到25%,1.8億噸。而出口國前四強分別是俄羅斯,歐盟,美國和加拿大,佔了全球總出口量的近60%。

2. 進口結構:我國年消費佔了全球略多10%,約1個億。進口量呢,才300多萬噸,進口消費比在3%左右。主要原因是我們為了確保食品安全,我們對於小麥進行了配額管理,配額是500多萬噸,也就是說超過這個額度的進口,進口關稅提到到180%。所以我們每年都能夠把進口量控制在額度之內,這方面和水稻很相似。

3. 庫存:我國目前小麥的庫存消費比目前已經超過了100%。現在面臨去庫存的任務。

4. 需求:小麥消費結構主要食用,比較穩定,沒有大的波動。

小麥:我國進口少,國內庫存高,價格穩定。

(四)大豆

我國第四大糧食品種,進口依賴度最高的糧作物。種植面積主要在東北,內蒙古,安徽,河南和四川。

1. 全球格局:2019年全球大豆年產量消費量基本持平,約3.5億噸。而全球的出口量約40%,1.5億噸。而出口國前三強分別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前兩個佔了全球總出口量的近80%。

2. 進口結構:我國年消費佔了全球30%,約1億噸。進口消費比在80%左右。這和我們的農業戰略有關,在口糧作物優先背景下,適當的放棄油料作物。所以和前面三大主糧不一樣,大豆進口沒有配額制度,關稅低,3%。國際大豆多為轉基因,用於飼料,普通大豆才用來食品加工。

我國的大豆主要也是從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進口。從巴西、美國、阿根廷進口量分別為5767萬噸、1965萬噸、880萬噸,佔比分別為65.16%、19.15%、9.94%。比較美豆和巴西豆FOB價格都差不多,但是到岸之後,美豆每噸的價格要高1000元/噸。主要原因也是在2018年,我國對美豆關稅從3%提高到了25%。

大豆全年有兩個收穫期,南美(巴西和阿根廷)在4-5月份,而北半球的(中國和美國)收穫期在9-10月份。阿根廷聖國將於3月3日全面實行強制隔離措施。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國。阿根廷封國閉港的措施對於豆粕的提振十分明顯。明白了這段時間,為什麼巴西和阿根廷出口會對大豆的價格起到影響了吧。

3. 庫存:我國目前大豆的庫存消費比在20%附近,和玉米差不多。

4. 需求:大豆的消費結構主要是壓榨,100%大豆 = 20%豆油 + 80%豆粕(主要用於飼料)。大豆在飼料的消費佔比較大,也就是說今年生豬的存欄量持續提高的同時,必然會帶動大豆消費的上漲。

大豆進口多,國內庫存少,需求旺盛,國際大豆價格對於國內影響很大。

大部分從新聞以及官方公佈的數據,包括農業部,以及統計局的數據可以得到這些既有的信息

提示大家儘量少屯糧,我們國家供求妥妥的,國家不會讓大家捱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