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01


最近,楊坤因為在抖音上的一番言論令他迅速出圈。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事情起因源於一首膾炙人口的喊麥歌曲《驚雷》。


楊坤聽完後,用“腦子沒事吧”、“這是什麼東西”等等用語嚴肅批評了《驚雷》。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而接下來《驚雷》這首歌的原創MC六道站出來回懟楊坤:


《驚雷》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


這樣的隔空互懟,再一次將事件帶向高潮。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網友們看熱鬧的同時也催生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時代發展得越來越快,各種聲樂器材以及高科技產品都比從前先進太多,但是現在的音樂水平卻達不到從前華語樂壇的巔峰狀態呢?


初聽《驚雷》,你會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原來還有這種歌曲?


隨即你便像魔音貫耳般的停不下來,最後達到洗腦的狀態。


你說它好聽嗎?


並不見得。


火、傳唱度高和好聽並不能劃等號。


聽久了你就會發現,這類喊麥歌曲很多平常人確實欣賞不來。


而說起喊麥文化,天佑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很多人喜歡天佑,因為他真實,因為他說出了社會底層年輕人的苦惱。


很多人不喜歡天佑,因為他低俗,喊麥上不了檯面。


不管怎麼說,天佑和喊麥文化有強烈的中國特色。


天佑之所以能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歡,也因為他代表了很多人,而且他趕上了直播的好時代。


對很多人來說,天佑已經成為了一個英雄。


縱觀近幾年的網絡直播,有些直播往往喜歡打法律的擦邊球。


直播中的亂象對社會危害極大,而且有的已經涉嫌犯罪。


為什麼這些直播平臺和主播非要這樣鋌而走險呢?


說到底還是為了吸引眼球、吸引流量,最後變現,以獲得經濟利益。


金星老師曾在節目中大諷當下網絡喊麥主播:


天吶,錢就這麼好賺?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而這次被楊坤怒罵的《驚雷》以及前段時間《青春有你2》中那“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都能管中窺豹般的發現很多當下流行音樂存在的問題。


說到底,這些歌曲的橫空出世是這個時代音樂素養以及大眾審美的縮影。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02

還記得有一次周杰倫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了自己《以父之名》的MV,並在視頻下配文:


“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


雖然這句話有些許狂妄,但是事實卻真的讓人無法反駁。


而很少有人能去想其中的各種原由。


除了周杰倫歌曲的確很流行以外,更多的原因是當今音樂市場確實沒有很多能拿的出手的作品來大浪淘沙般的將那些個前輩們的神作打下去。


這便導致從前的那些歌以及那些歌手到現在仍不落俗。


就拿周杰倫來說。


周杰倫出道至今獲得過的獎項真是數不勝數:


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作曲人、最佳流行音樂專輯等等就能數到手軟。


2003年,他的第三張專輯《葉惠美》中《以父之名》被全球超過50家的廣播電臺播放,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


而那一天就是2003年7月16日,而後這一天也被稱為是“周杰倫日”;


2005年,周杰倫獲得全球十大鬼才音樂人的殊榮,他也是榜單上唯一一個亞洲人,“亞洲流行音樂天王”的稱號著實當之無愧;


2009年,周杰倫被美國CNN評選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25位人物之一,被稱之為“非凡藝人”。


這些頗具代表性,分量十足,對於許多歌手而言都是望塵莫及的獎項。


他對於音樂的感知超乎常人的想象。


在原創歌曲方面他似乎總有源源不斷的想法。


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華語樂壇“神仙打架”的年代。


90年代香港流行樂引領華語樂壇的潮流。


到了21世紀初,臺灣歌手一直處於華語樂壇的核心位置。


2001年--2007年的華語樂壇,簡直就是“神仙打架”的年代。


在那個年代,有數不清的膾炙人口的歌曲,也有那麼多讓人愛得死去活來的音樂人。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F4的《流星雨》,周杰倫的《雙截棍》、《夜曲》,蕭亞軒的《愛的主打歌》,孫燕姿的《綠光》、《神奇》,蔡依林的《看我72變》、《愛情36計》,S.H.E的《super star》、《不想長大》,潘瑋柏的《我的麥克風》、《快樂崇拜》,林俊杰的《江南》、《一千年以後》,還有劉若英《後來》,阿杜的《他一定很愛你》,梁靜茹的《勇氣》,光良的《童話》,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王心凌的《睫毛彎彎》以及五月天的《戀愛ing》。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03

臺灣流行樂壇曾伴隨著無數80、90後成長。


中學時,他們是一張張海報,是一盤盤磁帶,他們在牆上,在錄音機裡。現如今,他們是青春、是記憶、是情結。


曾陪伴我們走過最美好的時光,那些經典的旋律充盈著我們的整個青春。


其中,周杰倫,是大多數人青春時代裡最耀眼的那顆星。


天王獨霸,諸侯並起,可週杰倫無人超越。


就拿2005年的華語單曲榜來說,除了榜單的激烈排名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各位樂壇大佬間“兇殘”的榜單爭奪戰。


還有被周杰倫小公舉霸榜的恐懼(榜單前十名中佔了八席)。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曾經周杰倫也坦言怕被時代淘汰。


“我希望不要只是你的青春而已,我希望我是你的一輩子”。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如今的他嬌妻在側,兒女雙全,手捧著奶茶越來越傲嬌:


“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


時間證明,他不只是我們的青春,更是華語樂壇最輝煌的時代記憶。


聽《龍捲風》《雙截棍》《愛在西元前》的時候,我們還是不諳世事的學生。


並不是很懂“愛情走得太快就像龍捲風”的心酸無奈。


對歌詞裡的“不能承受我已無處可躲”

也無法感同身受。


後來慢慢長大,揹著家裡的長輩體會了一把“情竇初開”


總算能把自己代入歌詞,嘗一口甜蜜蜜的麥芽糖,收割一茬成熟在深秋的小幸福;


也有了感受悲傷的能力,聽到肖邦的夜曲、玻璃上的霧氣時,會忍不住跟著嘆幾口氣。


楊坤diss《驚雷》:這歌太噁心了

04


那是一個被周杰倫制霸的時代,我們穿衣只穿美特斯邦威,奶茶只喝優樂美,薯片只吃可比克……


當我們從校園裡哼唱著“快使用雙截棍”的小屁孩,轉眼變成踏入職場的成年人。


體驗社會浮沉的成年人的苦後,我們總能想起他曾說過:


“如果有一天你們累了,聽到《簡單愛》會覺得溫暖,那我就沒有白白在你們的青春裡經過。”


沒有《七里香》的夏天,算不上真正的夏天;


沒有《晴天》的苦澀,也不算完整的初戀;


擁有了周杰倫的華語樂壇,真的很厲害。


而反觀如今的華語樂壇,都說江山代有才人出,除了華晨宇等等幾個為數不多的年青一代還在掙扎,更多的人寧願為了短暫的利益去創作那些個“洗腦神曲”也不願意靜下心來認真創作一首真正意義上的作品。


而至於喊麥這種風格的音樂,說到底,它是俗的。


“俗”在沒有精神內核,沒有價值意義。


一味的用吶喊咆哮去宣洩情感、發洩情緒,沒有輸出一些正向的東西。


喊麥商業化的包裝走進市場,就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長此以往,就不僅是噁心同行,更會荼毒市場。


喊麥終究屬於小眾文化,當它走進主流視線,自然就會暴露諸多缺點。


希望喊麥的“俗”只是暫時的,經過自然的優勝劣汰也能沉澱出優秀的作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