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數學啟蒙,上萬的早教課都省了

數學能力是孩子很重要的一項能力,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教孩子學數學,不僅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更是對孩子專注力、決策力、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而這需要一個優秀的啟蒙者,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快樂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數學啟蒙,上萬的早教課都省了

如果問家長一個問題:“你的孩子喜歡數學嗎?”

有的家長可能會欣喜地回答:“特別喜歡!

有的家長可能會無奈地搖頭:“不喜歡,我正發愁該怎麼辦呢:”

不過,估計還有一多半家長會猶豫,會遲疑,甚至會為難,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真心喜歡數學,雖然孩子看似不知疲倦地做著那些數也數不完的數學題,但那好像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如果再問家長一個問題:“你的孩子喜歡玩遊戲嗎?”

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不會像之前那麼糾結,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喜歡啦!”

這也體現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句老話是多麼經典。

事實上,數學和遊戲並不衝突。換句話說,孩子可以像愛玩遊戲那樣愛上學數學。

如果孩子在學習數學時,不是陷在課本或者習題裡反反覆覆地計算,而是通過有趣的、日常生活中各種遊戲,他們的感受一定會大不相同!

真的,其實數學很好玩兒!

逛超市、玩遊戲、去旅行……讓孩子學好數學,不是在教室裡而是在生活中!

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數學啟蒙,上萬的早教課都省了

果果小的時候,帶他去超市,他看到所有零食都嘴饞,都想買。於是我給果果10塊錢,說:“你可以自己拿一個小筐,在10塊錢內可以隨便買,但不能超過10塊。”

果果一開始對價錢沒有概念,不知道10塊是多少,就隨便拿一些零食,結賬的時候發現超出了好多,不能買,只能失望地把零食送回貨架了。

後來,果果學著看價簽上的價格,找10塊以內的零食,放在自己的小筐裡。慢慢地,果果學會把要買的東西的價格一個個加起來,一邊逛一邊記著數字,算著加減法,看還有多少錢。

不久後,果果就跟我抗議:“媽媽,10塊錢太少了,能增加一點嗎?”

我說:“預算不能隨便增加,要不然,你自己想辦法自己把錢加上去?”

果果不解地看著我,問:“怎麼自己加?”

因為果果當時正在學認字,我就說:“如果能正確念出媽媽指著的一個漢字,就算一分,但不能重複得分,湊滿10分就可以加一塊錢。”

果果聽了,高興地說:“可以可以。”

於是每次逛超市,果果都自己拿一個小筐,一邊選、一邊做口算,錢如果超過了,就拽著我沿著貨架走,讓我指漢字給他念。

我從簡單的到難的漢字一個一個指下去,果果把認識的字大聲念出來,正確的就給他加分,不認識的問過我以後就暗暗記下來,下次特意找出這個字來讓我考他。

就這樣,在超市用零食做“誘餌”,不僅讓果果學了好多新字,也練習了口算。

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數學啟蒙,上萬的早教課都省了

在生活小事中隨時引導孩子,和孩子討論一些數學問題,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還加強了孩子的金錢觀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數學題變得有趣、有用,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

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這段時間是孩子數學啟蒙的最佳時期,讓孩子學數學其實沒有必要坐下來做很多練習題。

生活中零零碎碎的小塊時間那麼多,在孩子數字敏感期的時候,每天利用一點點零碎的時間,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去學習啟蒙階段的數學知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數學的學習,可以像語言交流一樣,用遊戲的形式,貫穿在生活中。

用這種方式,既打牢了孩子的數學基本功,也鍛鍊了孩子的專注力。這樣一來,孩子該玩的時候都照樣在玩,又在玩中學習了數學。當然,這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堅持,以及對孩子適當的引導。

原創作者果媽陳玲玲,著名育兒實踐派專家,出版親子教育暢銷書《給孩子句號不如給孩子問號》、《給孩子魚不如給孩子漁》,獨創提問式親子溝通法,輕鬆問出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