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之殤:中國人到底差在了哪裡?

越缺什麼,就越想要顯擺什麼。

諾貝爾獎花落中國得幾何?

互聯網資訊總是出其不意,今天翻開手機,大眾的議程設置又提上了日程,全球矚目的諾貝爾獎得主的開始逐漸揭曉,今天生物醫學領域得主出爐,意料之中的是,並沒有中國人,好像自打開始本來也就與中國人無關。雖然國人嘴裡說著諾貝爾獎只是外國人拿來自娛自樂的無聊項目,但是心裡難免有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微妙反應。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十年,各項領域向佼佼者看齊或已成為翹楚。但諾獎之殤始終圍繞揮之不去。

諾貝爾獎之殤:中國人到底差在了哪裡?

我對諾獎並沒有多深瞭解,但從小就知其牛逼,也許是從小媒體狂轟亂炸的宣傳,或者學過諾貝爾做炸藥的課文深受感染,所以覺得世界上好像就這個獎拿得出手,其他都是破銅爛鐵,空頭紙書,上不得檯面。時至今日,我相信大多數人依然在心裡默默承認的他的分量。但是中國人為啥就那麼不容易將其收入囊中呢?

14億出一個向來不是概率問題

在東亞地區,日本18年得了18個諾獎,怎麼說呢?確實有點酸。彈丸島國、人口不足中國三分之一,卻每年都能幸運中獎,且看這幾天,我相信還會有日本人出現在名單,意料之中嗎?我也不曉得,但是對其相信的概率遠遠大於了中國。14億個人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這麼難嗎?對的!就是這麼難。

諾貝爾獎之殤:中國人到底差在了哪裡?

中國國情特殊、人口基數大,且大部分是農民,素質的提升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寒假我打工時,住的職工宿舍,公用廁所,大便坑一直堆積就是沒人衝,真是噁心至極,差點氣哭打掃衛生的大媽,魯迅先生說的還是對的,中國不乏一些醜惡嘴臉的人物,不管是自私自利的小市民階級還是農村迂腐不堪的人,都是大有存在的。小細節往往決定成敗,一隻蝴蝶尚能引起一場龍捲風。大環境得改善需要所有人的身體力行。

向"前"看到向"錢"看不是俗人的專屬思想

前些日子看到網上的一則資訊,清華某院長在網上感慨:現在不管是清華還是北大的精英,一開始的初衷就想著從事金融行業,金融專業報考大熱,覺得清華光華管理學院才是人才中的人才聚集地,覺得體面掙得錢又多,而踏踏實實搞科研的學子越來越少,誰都不是聖人,我們不能強求國家精英無私為國、不求回報。但是這種從"前"到"錢"的目光轉變不得不讓我們警醒,這種趨勢越演越烈對於國家對於人民的負面影響終會有一天雪崩。

諾貝爾獎之殤:中國人到底差在了哪裡?

國家應該做點什麼,愛國從不是街上插滿紅旗。居安思危、穩中求變才是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恰逢國慶,更深知有國才有家。本就是命運共同體,誰也離不開誰,認真參與其中才是明白人。

娛樂至死時代,該憂鬱的是誰?

我前些日子在西安面試,遇到很多拍抖音的公司,他們大多註冊資產100萬左右,公司主要都是年輕人。在面試間,我看見一個架子上放著密密麻麻的手機,都是在充電。上面還有貼著寫有名字的標籤,不難想象,在這個短視頻爆發的年代,總有人在瘋狂的迎合著各種意想不到的需求,為了拍短視頻專門成立了公司,一條爆款的製作牽動著整個公司的神經,面試中探話,才知道暴利可以驅動一切,有時一個爆款視頻就可以盈利可觀。

我越發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把時間精力花到了娛樂上,會玩愛玩的人越來越多,現在自媒體能搞到錢,就一窩蜂的去拍視頻,覺得來錢快、輕鬆符合潮流。我憂鬱了,我並沒有那麼高尚到憂國憂民,我在想我也要不要嘗試下自媒體這條道路。事實上,路不好走。各種冗雜信息每天充滿你的腦海,時間稍縱即逝。每天的娛樂過後剩下的只有迷茫和無力。電子鴉片從不是恐嚇,有些精神的摧毀就是來的悄無生息。

諾貝爾獎之殤:中國人到底差在了哪裡?

好像說偏了很多,我也不是隻會站在道德制高點說些屁話的年輕人,我也沒有那麼高尚,只是喜歡深究問題,沒有探出究竟也是資歷尚淺,請求諒解。說出了點實話也是天性使然。

結語

中國人吃諾獎的酸葡萄還得很長時間,到什麼時候真正務實踏實鑽研學術了,我估計中國已經落後世界很大一段距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