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翰墨怡情――王跃文的书法情结

王跃文先生是现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他的文学作品既有对现实百态的锐利表达,又有对历史长河的人文发现,亦有对原乡故土的深情回望。他的小说作品,各种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叙事状物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十八年前,我还在大学教书时,曾经多次推荐学生读他的长篇小说《国画》,让他们在走出象牙塔前对社会有深入了解。

文以载道,翰墨怡情――王跃文的书法情结

王跃文

王跃文对于书法的追求,却鲜有人知,大概是书名为文名所掩吧。两年前的一次笔会,我与王跃文同台挥毫,被他巧拙相生的魏碑行书吸引,品评一番,他也乐得接受。

王跃文在父兄的影响下,自幼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他的祖上出了很多读书人,但到祖父这一代便没落了。父亲少时曾因家贫辍学,靠着辛苦操持维持一家生计,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把写字当作人的衣冠,故而对王跃文兄弟读书写字的要求也特别高,他的哥哥王跃和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怀化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自幼很会读书,因为父亲是右派分子,考上初中后辍学,十三四岁就做了农民,农闲时节在家里练毛笔字。当时的村里没有人拿毛笔写字,更没人教他怎么练,因为着迷于草书的浪漫,就把随处可见的毛体当字帖。当时的王跃文大约七八岁,对哥哥的书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喜欢偷看哥哥的日记。并非因为偷窥欲,只是喜欢看其漂亮的书法。这一切对年少的王跃文先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王跃文先生早在中学时代,就临习颜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溆浦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后调入怀化市政府办公室,公务之余,酷爱写作,那时所发表的百万字的文章小说,手稿都是认真用钢笔一一謄写,忙里抽空临习碑帖,从未间断。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跃文来到长沙工作,逐渐走上了职业写作的道路,随着时间的宽裕,他对于书法,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碑版墨迹,无不深入临习,于王羲之用功尤多,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碑法帖,哪怕是晚上起床上卫生间,经过书房时也禁不住停下来写上几笔。

文以载道,翰墨怡情――王跃文的书法情结

王跃文欣赏书香传家砚

临帖有意临和实临。王跃文聪颖过人,多采取遗貌取神的意临方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又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其作品无论形式与内容,皆饶有趣味。近来王跃文为《艺术中国》创刊十周年题写的“大雅扶轮,小山承盖”(图一),结体源出王羲之《圣教序》,用笔干净利落,中锋为主,笔画流转自如,力透纸背;墨色浓厚,枯润相间,通篇气息又如魏碑朴拙,随意率性却笔笔有来历,达到了删繁就简,平淡天真的境地。这或许也是他历经磨难而内心坚定刚毅,胸臆与前贤暗合。

文以载道,翰墨怡情――王跃文的书法情结

曹隽平与王跃文合影

我赠送王跃文一方“书香传家砚”(图二),此砚曾获“2018湖南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由我本人亲自书写、设计、监制。王跃文对于砚台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他说:明清大家的砚台都以简洁实用取胜,当代砚雕艺术蓬勃发展,亭台楼阁、雕龙画凤等让人眼花缭乱,而去实用愈远,隽平设计的“书香传家砚”回归了砚台的本质。先生洞透人性,而又追求简单率真、纯粹雅致的精神境界,他把这种境界写进了文学作品里,反映到了书法创作上,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王跃文曾说过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最可悲的是活得不明不白,最可怕的却又是活得过于明白……我早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因为听惯了太多的谎言。我曾试着相信自己的眼睛,结果往往看到虚伪和欺骗。现在我只好相信自己的良心了……”与先生交往,其真诚谦和、知行合一之风,让人如饮美酒般。

文以载道,翰墨怡情――王跃文的书法情结

王跃文书法作品

王跃文原来用的是一款雕工精美的名砚,却常觉墨汁发臭,总怀疑自己灵了假墨。自从用了“书香传家”,书房里便只闻书香和墨香了。他暗想,许是那名砚雕饰过繁,藏污纳垢吧。文以载道,翰墨怡情,愿“书香传家砚”能助王跃文创作出更多的书法精品,翰墨飘香,书传万家!

文以载道,翰墨怡情――王跃文的书法情结

文以载道,翰墨怡情――王跃文的书法情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