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無法消滅的門閥士族,居然是隋煬帝徹底消滅的?

唐朝建立後開始大力打擊門閥士族,唐太宗李世民曾令人清查士族,排在首位的居然是清河崔氏。唐太宗因此大怒,斥責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士族門閥為“冢中枯骨”,但卻無法徹底消滅。中唐之後,門閥士族又開始興盛起來,滎陽鄭氏連出十幾位宰相重臣,士族間聯姻看門第不看官品,高門士族甚至看不起皇族,唐文宗尷尬的說,我李家兩百年天子,還比不上崔、盧!

唐太宗無法消滅的門閥士族,居然是隋煬帝徹底消滅的?

整個唐朝都無法解決的門閥士族,其實還是隋煬帝遺留的制度解決,他雖然不是個好皇帝,卻真的十分聰明。從漢朝開始選拔人才做官,所依靠的制度是舉孝廉,地方官員推薦孝順和廉潔的人做官,卻只推薦自己熟悉或者圈子裡的人,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了門閥士族,官職只在這些大士族之間輪換。

為了把人口和資源從士族中搶過來,王莽實施了“限田令”,北魏實行了“均田制”,但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隋煬帝最後想明白了,門閥士族的出現,主要是人才選拔機制的巨大漏洞,如果打破用人制度,不再舉孝廉推薦,才能動搖士族門閥的根基。於是隋煬帝原創了科舉制度,打破了門第、地域、年齡等限制,更徹底打破了士族對官職的壟斷。與四大發明相比,科舉制毫不遜色。

唐太宗無法消滅的門閥士族,居然是隋煬帝徹底消滅的?

可惜唐朝雖然繼承了科舉制度,卻沒有認識到科舉的重要性,在選拔官吏時只起到輔助作用,唐朝九成以上的官員還是靠士族和軍功。唐朝統一的年限只有137年,仍然是一個由士族門閥控制的社會,科舉制度大放異彩的時代,要從宋朝開始。

宋朝為了徹底壓制武將,十分重視文官隊伍的建設,就把科舉作為大規模選舉文官的主要手段,科舉錄取的人數大大增加。唐朝科舉平均每年錄取二十多人,宋朝平均每年錄取兩百多人,翻了整整十倍。唐朝的大部分宰相都是出身士族門閥,而北宋七十一位宰相中,有六十四位出身科舉,門閥士族徹底告別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唐太宗無法消滅的門閥士族,居然是隋煬帝徹底消滅的?

秦始皇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到宋朝趨於完善。先秦時期基本上是貴族政治時代,王侯世襲,官員世卿世祿;漢朝開始舉孝廉誕生了士族門閥,官員被士族壟斷,稱之為半貴族時代;宋朝以後大興科舉制,官員大多出自平民,可稱之為平民社會。宋朝以後,皇帝很少和世卿貴族爭奪權利,幾乎沒有和士族相愛相殺,君權的穩定性大大提升。在宋朝以後中央徹底壓制了地方,再沒有出現武將、士族、藩鎮威脅中央的情況。當然宋朝因為壓制武將過度而亡國,那就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