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補習人生最好的愛(二)


《銀河補習班》:補習人生最好的愛(二)

三、知識之愛

今年春節假期的時候,高三的表弟曾經問我,“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意思?很多知識以後也用不上啊?現在我連想學什麼專業都不清楚了,反正出來之後都差不多”。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和朋友們都有過的、現在也還在摸索中前景的迷茫。所以我也只能告訴他一句曾經看到過的話:我們在學校學習到的真正的知識,是在忘記了幾乎所有知識之後,留在我們腦子裡的東西。

這何嘗不是我們當前教育最大的悲哀。父母給孩子說的當然沒錯“考不了高分怎麼上好學校,上不了好大學以後拿什麼跟別人競爭好工作、怎麼養活自己、怎麼做人上人?”。但在這樣滿滿的壓力和不得不的無奈之下面對繁重的課業,不知道有幾個孩子,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過收穫知識、窺見世界的快樂和認知體系、思維方式被刷新的成就感?

或者不說學生,看看我們這些不斷把學習掛在嘴上的成年人。學習這兩個字,意味著什麼?真的那麼可怕嗎?現在說到“學習”,還有很多人的想法是停留在讀書考證考文憑這樣刻板的印象中。而關於學習的快樂、收穫新知的滿足、頓悟的欣喜,有多少人記得?甚至,有多少人體會過?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受到應試教育體制及學生成績影響職級等等當前制度體制的影響,思維框化在了指向分數的教育理念裡。

馬皓文在為馬飛爭取到不依據參考答案重新評定的作文分數後,看到所謂的重點中學的高三孩子們在高考後狂歡似的撕書、撒書,他對教導主任指出,這種所謂的寒窗苦讀之後的放鬆,其實體現了學生對於知識的深深厭惡,“難道從此以後就不用學習了嗎?學習難道不是一輩子的事情嗎?”

《銀河補習班》:補習人生最好的愛(二)

新舊教育觀念的對峙

《銀河補習班》:補習人生最好的愛(二)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

從“銀河補習班”開班,馬皓文對馬飛的輔導,就和具體的知識無關。所以如果說馬皓文在馬飛中學成長過程中——人生最密集的學習知識的階段,給予他的是對知識的愛,不如說是對於智慧的熱愛。

學習寫作文,馬皓文帶馬飛感受周遭世界的美好,他對馬飛說,只有真正熱愛生活和生命的人,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他在學習初始,就在馬飛的床邊柱子上刻下了“Keep thinking”這句話,在馬飛擔心不能完成爸爸和教導主任的賭約的時候,他對馬飛說並不在乎馬飛考了怎樣的成績或者名次,“只在意你的腦子是不是一直在轉動”。也正是這個“一直想”,幫助馬飛在洪災中靠自己獲得了救援,只因為馬飛學到的不是物理數學的幾個公式、不是課本里幾篇要求全文背誦的佳作,而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如何面對困難、看待生活的習慣和智慧。

《銀河補習班》:補習人生最好的愛(二)

“Keep thinking”

四、使命之愛

馬皓文作為一個橋樑設計師,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尤其在明確當年被他一人承當的東沛大橋垮塌事件是他自己的“好徒弟”私下受賄造成的。他對於工程建築的熱愛溢於言表,這也是他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他人不能及的成就的關鍵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熱愛是最好的事業助推器。所以在開始輔導馬飛的時候,他就一直告訴馬飛,一定要做你喜歡的事情。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回答“為什麼而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沒有自己的目標體系,孩子從小生長在以分數、社會評價為導航的價值觀裡。學生時期全部奔著高分和好大學去,家長都說“再苦幾年,考上大學就好了”;大學後空白幾年,然後奔著好工作去,錢多事少離家近;再然後呢?錢、權、完人對象、優秀孩子……彷彿一場無止境的“全軍萬馬過獨木橋”似的賽跑,大家聯手建立並共同生活在標記一個人應該處於社會座標系什麼位置的評價框架中,然後呢,人生真的要在這樣的追求中度過嗎?

沒有盡情活過的人最怕死,沒有自我使命的人如何愛?

或許大家也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果我還沒有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怎麼辦?在此借用蔡康永的觀點:努力保有當你找到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必須具備的選擇的能力。如果你還沒有發現自己所愛的使命,那請一定首先保留好自己選擇的能力。

《銀河補習班》:補習人生最好的愛(二)

“一定要做你喜歡的事”

五、生命之愛

當代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在人生目的和意義多元化的背景下,成長於舊有教育框架中的孩子,或許在一出社會,就無法適應了。因為沒有自己的航向,不少人活得渾渾噩噩。於是只能隨波逐流,追逐著他人的追逐——錢不過是支持我們獲得想要的生活的工具之一,卻反而變成了終極目標——以手指月,你看到的是手指還是月亮?錢、權,不過是實現人生幸福、創造生命價值的工具。最終指向的,其實還是活得幸福、有意義這個終極話題。何為成功?或是生命的意義?難道是錢為y軸,權為x軸,美貌在z軸,每個人評個分值,然後挨個把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往上釘?

寫到生命之愛,得再次引用蔡康永的觀點:人生意義不是一場誰先賺到40萬的大賽,也不是比誰房子多;而是獲取自我生命的最大化體驗。你的體驗和感受,是最大的標尺。而不是被各種評論和眼光釘在世俗評價體系的框架中。你來過,活過、愛過、經歷過,你覺得值得。或者說,何為人生贏家——事業、健康、家庭、休閒等等各方面獲得平衡發展的人,也是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間獲取平衡的人。

而到底怎麼活才有意義,也是馬皓文言傳身教給馬飛的重要一課。

在人生巔峰因為非己之過而經受7年牢獄之災,出獄後妻離子散、無家可歸,一無所有還要遭受不明真相的同事、市民唾罵。這樣的苦情悲劇的經歷下,是馬皓文自信地幫兒子打賭重獲上學機會、是他運用所學知識從羞辱自己的人那裡贏得尊重、是他帶領馬飛在清晨的草地上奔跑大笑、是他幾經挫折在圍攻中倔強說出“永遠不認輸”……如此鮮活燦爛、百折不屈,活的那麼精彩肆意。

馬皓文的一生不可謂不波折,但從事業而言,他是一名受到同行認可的技術精湛的建築師,唯一的汙名最終也沉冤得雪;從家庭而言,他成功培養了馬飛,幫助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家有知情達意、三觀相合的妻子——人生也不可謂不成功。

《銀河補習班》:補習人生最好的愛(二)

影片結尾字幕:“獻給父母,送給孩子”

他健全的價值觀、對於生活的拳拳熱愛,引導馬飛成長為一個同樣熱愛生命、永不認輸的優秀青年。

“永遠不認輸”,代表的是人只能被摧毀,不能被打敗。不輕言放棄,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而熱愛生命,則是鍛造堅韌執著品質的關鍵信念。


當然《銀河補習班》中也有不盡然之處,比如馬皓文告訴馬飛,他是天才,只要稍稍努力,就能從最後一名成為倒數第五(哈哈哈哈,這個表達)。這種鼓勵方式,和成長型思維是相悖的。強調結果性的特質,很容易讓孩子陷入不敢嘗試、害怕失敗的反證意識的循環中——即因為我會失敗,所以我不是一個天才,所以我不努力,這樣不成功也不是因為我不是天才,只是沒有努力而已。

但無論如何,至少這部電影和我最近接收到的價值體系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讓我看到了當代教育理念發展下的新希望,也再次感嘆國產影視的進步發展。


最後,致給我生命、引我成長的父母,愛你們❤

<code>作者雲:
如果說寫作是為了對抗遺忘,那麼閱讀就是與時間同行。
我是行走在時光裡的寫作者,願不負韶華,賦予時間以生命。❤/<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