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還剩不到50天,英語閱讀如何再提分

現在距離2020考研還剩最後不到50天,那麼英語閱讀作為考研英語中的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想要再提分應該怎麼辦呢?

2020考研還剩不到50天,英語閱讀如何再提分

英語閱讀出處有何規律?

近10年80%的考研英語閱讀原文源於《經濟學人》、《衛報》、《自然雜誌》、《新聞週刊》、《科學美國人》等英文權威雜誌與刊物。

粗略地統計一下:《經濟學人》(15次)《衛報》(8次)《時代週刊》(6次)《新聞週刊》(6次)《科學美國人》(4次)。

此外還有《商業週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自然雜誌》等等。(數據整理自網絡)

同時文章的主題緊隨熱點,包括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其中,社會科學領域的題材囊括了經濟、心理、教育、傳播、家庭、人口、交通、環境、能源、法律、體育等各個方面,自然科學則包括了醫學、生物、大氣、地質、海洋、遺傳、空間、信息、工程、農業等,而人文科學包括了語言學、哲學、文化、歷史、藝術、文學評論、散文等。


不過由近幾年的真題可見,社會科學是考研英語閱讀的主要和重點選材,基本上一半的閱讀題是關於社會科學的,一般出自雜誌與刊物中“財經欄目”與“科學技術欄目”。
而自然科學一直保持在1篇文章左右的分量,人文科學則有上升的趨勢,而且越來越受到青睞。就比如16年英語一閱讀的主題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職業形象“以及“柬埔寨文化”。

至於體裁方面,大綱要求考生能夠順利讀懂四類文章,分別為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和應用文。不過,考研閱讀理解的文章大多為說明文或者議論文,近幾年基本是議論文為主,偶爾會出現兩篇說明文。

另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歷年真題的文章來源一般控制在過去的5年之內,但最近考研閱讀的文章來源有所變化,更加重注時效性,一般選自過去兩年內的雜誌,甚至一年內的居多。(也有小道消息說文章基本來源於6月份發刊的上述權威雜誌與刊物,但並沒有被驗證。)

閱讀提分技巧

一、讀文章時思考題目問題
每篇閱讀理解文章中通常包含重點和非重點的內容,而重點內容常常是命題點。

閱讀前先瀏覽題幹,閱讀時就可以把被動接受的過程改為主動探索的過程,減少理解非重點內容(如鋪墊部分)的時間,將時間、精力放在重點內容上,充分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快速、準確地鎖定答案。

這裡大家一定要注意“題幹”二字,也就是說,在閱讀文章前我們只讀題幹即可,建議不要通讀選項。一方面選項較多,浪費時間;另一方面錯誤選項容易對下一步閱讀原文造成干擾。


二、針對弱點,對症下藥

做完一定數量真題後,大家可根據不同的題型,對閱讀理解進行分類整理歸納,有針對性地各個擊破。

以2019年的真題為例,將題目類型分為以下五種:

Q1 詞彙題:提問劃線單詞或詞組的意思。

29. What does the phrase "to be aligned" most probably mean?

這類題解題時可以先定位劃線處所在的句子,再閱讀上下文,尋找有無同義詞或反義詞,根據找到的詞及題目所給選項確定最終答案。

Q2 中心思想題:提問文章的主旨或給出合適的標題。

2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解這類題時可嘗試從文章各段的段落大意著手,或通過尋找和理解文中反覆出現的關鍵詞及其所在句子,還有首尾段、段首句、段尾句概況文章主旨。

Q3 例證題:提問文章中所舉例子起到的作用。

22. Alfred Marshall is quoted to indicate?

這裡答題時要注意例子本身不是答案,答案通常是例子背後蘊含的觀點。

Q4 作者態度題:提問作者的立場。

34.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Google's pledges is one of?

這類題目可以通過文章中詞彙所附帶的感情色彩進行判斷,比如favorable,approval,enthusiasm通常表達了作者贊同的態度;disgust,objection則表達了作者否定的態度。

Q5 判斷推理題:提問從某一內容中可以推理出什麼。

37. It can be learned from paragraph 2 and 3 that the overruled decisions?

回答這類題目時,大家儘量不要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推理。從原文中尋找邏輯線索和關鍵詞句,避免因自己的主觀推理而錯選干擾項。

在複習時,大家可以按照這一分類將錯題分類歸納,從而瞭解自己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練習、強化。

2020考研還剩不到50天,英語閱讀如何再提分

三、學會找文章規律

很多考生總覺得閱讀真題做過了有印象了,再做的話也看不出效果了,不知道是自己真的提高了還是憑印象作對的,還有人說,真題都看了好幾遍了,每道題的答案都知道是哪一個,也知道在文章中的定位在哪裡,不知道再看還要看點啥。

第一遍做真題時,側重點往往在於對文章內容和句子意思的理解,做題時也往往是一道題做完,基本對應的那一段都看差不多了,也就是說是按照自己的傳統方法做的,這樣一篇文章做下來應該不止18分鐘吧?

第二遍做呢,因為有了第一遍對於文章內容的瞭解,你的重心就應該有所改變,重點應該放在後面的五道題目上來,認真分析每道題目類型,然後按照題目類型和題幹關鍵詞看看可不可以不用像第一遍做題時看那麼多句話,只找到一到兩句精準的定位句子就把題目解出來,看的內容少了,這樣自然能更節省時間。

做第三遍的時候呢,再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觀察下,每道題目所涉及到的定位句子在每個段落裡面的什麼位置,有什麼特點,比如位於段首?段尾?段折?還是長難句?再看看,每篇文章的主旨句和每道題正確選項之間有什麼聯繫?

同學們必須要學會找文章中的一些規律,比如揣摩下命題人一般把考點設置在哪個位置等等。只有這樣一層層的剝洋蔥似的看閱讀真題,才能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盲目式的閱讀,才能快速提高閱讀部分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