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听的孩子敏感期【下篇】

如果孩子现在已经在中小学了,在沟通上依然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状态。怎么办呢?因为敏感期已经过去了,往回找不,肯定是不可能了,所以这个时候要调整的就是教育思维模式。其实在孩子成长阶段我们父母的教育模式经常是颠倒。小学的时候,不太希望孩子烦自己,能够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等到了初高中以后,又希望孩子多跟自己沟通,信息互通有无。

大家可以去看哈,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所以很多时候沟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父母的教育跟不上孩子成长导致的。这个时候的思维模式调整就非常重要。小学的时候尽可能多跟孩子沟通,通过长期的语言环境和有指导性的建议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父母形象。


父母必听的孩子敏感期【下篇】


譬如,面对小学生不做作业或者拖延这件事,基本上都是历史性的疑难问题了,怎么办,如果是根治,一定要给孩子讲明白,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白天都学完了,为啥晚上回家还要再做一遍,不是浪费时间吗?

并不是,首先班级的人数非常多,老师不是教你一个人,为了能够检查你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每个人都要写作业,如果有人不写,老师就会默认是啥都没学会,自然就会受到惩罚,同时也不喜欢这种不积极上进的孩子,也就是说你在班级里朋友会越来越少,地位会越来越低。(大家注意哈,我在这样解释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听懂)这是根治作业拖延或者不做作业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核心是通过组织的环境和力量来影响孩子。人都是群居动物,特别是小学生,更看重在组织环境中的荣誉。这是刚谈到了语言敏感期,延展了一下。帮大家解决历史性的遗留问题。


父母必听的孩子敏感期【下篇】

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的培养期一般是在1-4岁,这个阶段,孩子对秩序极为敏感,看到任何对事物都会有自己的要求,希望能够物体摆放的整齐,事情有条不紊进行。

其实孩子这种思考主要还是希望能够获取相对的安全感。如果说父母在孩子秩序培养期间没有科学疏导,你会发现一种现象,就是到了中小学以后孩子非常执拗。

在秩序敏感期没有培养好的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特别是到了初中后,会天然的没有安全感。没有感全感多可怕呢?轻一点的讲,学习不集中,总是在想今天谁给我白眼了,昨天哪个同学说话有其他意思了。

我们做父母的可能不太理解,为啥孩子没事天天想这些,不好好学习干啥呢?这些东西跟他有啥关系?父母之所以不理解,因为父母是成人。

换个角度给大家讲这件事,可能就明白,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员工,同事在会上侧面贬低了你,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很难受。

如果你是老板,你身边的朋友总是抢你的生意,你的感受是什么呢?绝对要断交,老死不相往来对吧。这就是一个非常普通人的认知。

如果你学习了家庭教育,遇到上面这些情况,你首先会思考,我应该做,才能根治这个问题。譬如,既然有人抢我的生意,我就看看他是怎么抢的,我把他的竞争力做的更大,他低价,我免费,他免费,我打质量,永远思考的都是根治问题的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有效率,这里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智慧。

回到孩子也是一样,他错过了秩序敏感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就像家长错过学习家庭教育是一样的。训练过的和没有训练过的一定是有差别的,否则要这些老师干嘛呢。对吧。

所以怎么办呢?

大家注意哈,小学或者初高中孩子,凡是出现人际关系不好,抱怨对方不理解自己等等这种情况的,其实就是错过敏感期,内心缺乏安全感导致。这个阶段如果希望能够建立起他的安全感,首先必须建立起他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建立有很多种方式,

父母必听的孩子敏感期【下篇】

第1种:可以给到家里一些小事情的决策权,譬如:1000元以下的支配全。主要是家里的日常用品消耗,让孩子主导。可以做一个类似公司的流程,走审批,孩子提交申请就可以。

第2种:可以在某些事情上给到一些具体的鼓励和建议,大家一定要记住是鼓励与建议。鼓励的目的是认可,建议的目的是相信可以更好。

譬如:孩子能够主动的完成一些事情,就夸奖孩子主动。同时告诉孩子:“主动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特质,你真的非常棒。但是主动这件事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我发现你已经坚持了很久,我觉得你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你觉得呢?”

在这段话里既说出了你的肯定,又表达了你的期望。如果孩子错过秩序敏感期,现在已经小学,甚至是初高中了,那就做以上的2件事,持续3个月,一定能够解决孩子错过秩序敏感期后带来的成长问题。


父母必听的孩子敏感期【下篇】

所以说错过孩子“敏感期”是否能补救?肯定是能的。需要父母后天的家庭教育努力。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说 “ 顺其自然”,但是其实更应该是需要“顺气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不晓得,大家知不知道目前社会竞争的一个什么样情况,很多大学生毕业在家至少都要待上个1-2年,为啥呢?找不到工作。

好公司去不了,不好的公司不愿意去。很多人觉得学历这事非常重要,确实很重要。但是面试的时候,更看重的是这个人的素质,而一个人的素质主要取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


我们自己也在招聘面试,现在的孩子都是96年左右。有的孩子是普通学校的,但是浑身冒着灵气,一看就想要。有的是清华北大的学霸,虽然想法过于极端,还有很多的毛病,但是还是需要,为啥呢?

因为有专业能力。所以要不你就把你孩子培养成那种有灵气,阳光的人,这样的人到哪里都是中心人物。要不你就把你孩子培养成天才,但是第2种有点点难度。因为天才真的需要天赋。


我们都期待自己能有一个聪明、优秀的孩子,但并不一定都会如愿。有时,和其他孩子比较,我们的孩子或许有很多不足,或许成长速度比较慢,这都没有关系。

重要的是,父母要接纳孩子,等待孩子,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成长步伐,父母一定放下追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这才是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成长方式。大家要记住的是“拔苗助长”式的养育方式,一定是不会收获健康优秀的孩子。


所以希望在听我们课程以后,及时孩子错过了教育的敏感期,但是你能够在生活中一直等待孩子,看到孩子。让孩子不会因为丢失了敏感期,而缺乏阳光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