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功課能讓家長氣到心梗?別成為“自以為是”的家長

我們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經常會出現“全武行”的陣勢,戒尺、衣架這些輔助工具是必不可少,再加上家長的怒吼、孩子的哭泣,整個輔導功課的場面可謂是一部內容極其豐富的“電視劇”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家長在輔導功課上為什麼會如此情緒暴躁。

輔導功課能讓家長氣到心梗?別成為“自以為是”的家長

為什麼你會認為孩子應該知道功課答案?

雖然在家長的角度上,“1-1=0”這個算式很簡單,但在孩子運用算式時卻會突出奇想:為什麼1減1會等於0呢?但這時家長就會直接訓斥“別理它為什麼,你只要記住結果就好”。

這就是為什麼家長總在功課上會和孩子爭論不止的原因。因為家長和孩子在功課上的關注點不同。家長輔導孩子做功課時,其關注點是落在功課結果上,也就是我們會以家長的角度認為孩子應該知道作業答案,而不去考慮為什麼孩子不知道答案。而孩子的功課上的關注點是落在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答案上,也就是做功課的過程。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會“自以為是”地認為孩子應該懂,但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孩子為什麼不懂”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現處於成長階段,他們對身邊的很多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他們不明白大人口中那些既定結果是如何得出來的。而當家長和孩子的思維方式不在同一個層面上的話,孩子就自然無法理解我們所說的內容,同理,家長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不能記住這個既定答案。

那麼,有的家長就會反問:功課所涉及的知識點在學校課堂上老師已經教過了,難道孩子就不應該懂了嗎?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於他們來說,功課答案只是一個數值、內容罷了,但要想他們接受這個既定的答案,首先就要讓他們明白如何解答的過程,消除他們在解答過程中的疑問和好奇,這樣他才能真正接受“1-1=0”這個算式。

輔導功課能讓家長氣到心梗?別成為“自以為是”的家長

你是不是會在孩子不專心做功課的時候暴跳如雷?

專注力,其實就是孩子把所有的聽覺、視覺、觸覺、五感和包括他自己內心的心理活動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有研究數據顯示,7到10歲的孩子專注力有二十分鐘,10至12歲的孩子專注力有25分鐘,13歲以上的孩子專注力可達到30分鐘以上。

由此可見,孩子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提高的。但孩子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是專注力不夠集中呢?

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可以由嬰幼兒時候開始,那在這個時間段裡,家長是不是會有一些“自以為是”的行為來影響了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呢?例如,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當孩子在專心研究一個玩具或做一件事時,你會不會因為擔心孩子口渴而時不時地給孩子遞一杯水?或者直接打斷孩子,叫孩子去做另一件事情?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在阻礙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這樣會讓孩子養成了做事做到一半就會失去耐心的不良習慣。

那麼,年齡較大的孩子已經出現專注力不集中的現象,家長又該如何幫助他提高專注力呢?

首先,當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能過多地干擾孩子。如當孩子在專心寫功課時,家長最好不要在孩子附近晃悠,外界的干預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專心做一件事情時,旁邊有個人不停走動,你會不會放下手上的工作而去好奇那個人在做什麼呢?

其次,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孩子寫功課時,家長不要過多表達自己的意見,要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如果當孩子遇到難題就只會求助家長,這說明孩子的專注力已經發生轉移,孩子的專注力不在於解題的過程,而是轉移到尋求家長直接告訴他正確答案。

最後,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並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做到的。家長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來逐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如今天家長可以規定孩子專心寫功課十分鐘就可以自由玩耍五分鐘,明天再適當延長寫功課的時間。


各位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還會遇到哪些困擾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一起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